沈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2 沈阳市统计局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178.2  105.9

显示器  万部  16.9  38.1

打印机  万部  4.6  9.5

彩色电视机  万部  240  33.8

化学原料药  万吨  2.4  11.9

轮胎外胎  万条  271.3  30.1

烧碱  万吨  15.1  7.4

铝材  吨  18843  34.9

啤酒  万吨  42.4  3.5

液体乳  万吨  12.2  90.0

味精  万吨  4.3  17.1

服装  万件  904.9  15.7

建筑业

建筑业增速加快。2003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7.0亿元,比上年增长6.7%。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246.9亿元,增长21.0%,增幅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9.0万元/人,增长18.8%。

建筑市场管理更加规范,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03年,全市重点开展了“解决拖欠工程款及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整治。到年末,共受理民工投诉252件,处理完结187件。六部委电视电话会议后,已偿付民工工资2.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年”工作成效卓著,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增幅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为“九五”以来最高增长水平。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多元投资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556.9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4.2亿元,增长31.7%;更新改造投资125.6亿元,增长32.0%;房地产开发投资177.3亿元,增长52.8%。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92.8亿元,增长15.7%,增幅下降16.6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78.7亿元,增长21.5%,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285.4亿元,增长92.1%,增幅提高48.1个百分点。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9.2亿元,增长1.1倍;第二产业投资153.0亿元,增长54.2%;第三产业投资394.7亿元,增长42.7%。三次产业投资比例1:16.6:42.9。

大项目、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开(复)工建设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668个,完成投资424.2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6.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9个,完成投资325.8亿元。全年建成投产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266个,其中包括仙女河污水处理厂项目、中顺汽车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线改造项目、金石豆业食用油项目等。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60.0%。在建大中型及限额以上项目35个,完成投资25.9亿元。当年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锻压钢材27万吨,铜加工5000吨,墙地砖412万平方米,合成氨12.9万吨,轮胎外胎49万条,化学原料药410吨、化学药片剂600万片、胶囊剂8亿粒,医药中间体7005吨,软饮料300.26万吨,程控交换机16.2万线。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同步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7.3亿元,比上年增长52.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738.8万平方米,增长40.4%;商品房竣工面积585.9万平方米,增长61.1%;商品房销售面积324.8万平方米,增长57.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291.6万平方米,增长58.4%。

交通运输、邮政业和信息传输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公路总长度55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9.2公里;航线开通实现新进展,到2003年末,沈阳与国际12个城市、国内43个城市(地区)实现通航,成为东北地区开通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民航运输起降达到3.16万架次。2003年全市货运总量14999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铁路844万吨,下降6.7%;公路14150万吨,增长2.0%;民用航空运输4.7万吨,增长35.0%。全市客运总量6544万人次,下降5.4%。其中,铁路2502 万人次,下降11.2%;公路3819万人次,下降2.4%;民航223万人次,增长18.0%。

邮政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市已开办邮政业务23种,邮路总长度(含农村投递)1.7万公里。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9.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函件(含机要)3841万件,增长4.1%;邮政特快专递完成186.3万件,增长20.7%。

信息传输业快速发展,电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水平日益提高。200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3.9万门,比上年末新增加15.5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73.6万户,增长17.4%,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187万户,增长5.1%。国内长途电话70895万分钟,增长2.8%;国际及港澳台电话业务量1425万分钟,下降3.5%。移动电信业务迅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74万户,比上年新增加62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93万户,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4万户。到2003年末,全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39.7 部,每百户拥有住宅电话82.4 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0部。

国内贸易

拓展中心城市功能,商业区街改造建设全面启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销售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5亿元(调整后口径,下同。原口径776.3亿元,增长11.7%),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国有经济实现96.9亿元,增长5.9%;集体经济实现57.4亿元,增长4.9%;私营和个体经济实现466.7亿元,增长9.6%;股份制经济实现64.8亿元,增长43.6%;港澳台经济实现13.3亿元,增长28.0%;外商经济实现18.7亿元,增长25.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市场销售的主要动力。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成功承办2003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商品成交额高达132.6亿元;参会人数近20万人,创历届糖酒会最高纪录。到200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97个, 全年商品成交额689.2亿元。

市场物价

市场价格稳步增长。2003年,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8%,消费品价格指数100.9%。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5.2%,烟酒及用品类指数97.1%,衣着类指数98.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95.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99.1%,交通和通讯类指数96.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9.5%,居住类指数101.2%。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99.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5.5%,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7.6%,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1.4%。

对外经济贸易及国际旅游

充分发挥东北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03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项目合同743个,比上年增长12.4%;新签合同外资额22.5亿美元,增长9.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22.7亿美元,增长37.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2.4亿美元,增长59.2%。外商直接投资超千万美元的大项目48个,其中超亿美元的大项目3个,包括辽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沈阳兴远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项目和华晨金杯客车有限公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