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进出口规模扩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全年进出口总额4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进口总额22.6亿美元,增长55.0%;出口总额20.0亿美元,增长43.1%。在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实现出口额13.1亿美元,增长52.0%。2003年全市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37.3亿元,增长34.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健康发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2565万美元,实现营业额7162万美元;派出人员1.2万人次,增长18.3%。对外经济合作区域已扩展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世界上10个国家的11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2003年,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803批、7700人次的重要外商和政要来沈访问,其中包括爱尔兰总统、喀麦隆总统、韩国和新西兰总理等政要和23家世界知名企业的代表。市政府与大韩民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2003年中国沈阳韩国周” 获得圆满成功。期间26个议会和政府代表团,806家企业代表团,17个文化、教育、体育代表团,9家韩国媒体,4家演出团体,12个旅游团组,共6025人来沈。签约项目187项,外资额12.1亿美元。 2003年,新开通和恢复了沈阳·日本福冈、沈阳?新加坡等国际航线,国际旅游者来沈更加便捷。由于受“非典”影响,海外来沈旅游人数有所减少,全年共接待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旅游者18.4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2.5%。全市旅游外汇收入1.1亿美元,减少19.0%。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稳定,存贷款规模扩大。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91.7亿元,比年初增长1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23.0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72.2亿元,增长17.0%。银行现金收入6262.4亿元,现金支出6030.6亿元,分别增长15.0%和16.4%。收支相抵,货币回笼231.9亿元。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全年证券市场成交额14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国家债券成交额276.5亿元,减少6.8%;股票成交额1059.3亿元,增长33.5%。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到2003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及网点59家,比上年增加6家。保险机构累计承保金额4782.6亿元,增长9.3%。实现保费收入47.4亿元,增长1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2亿元,增长7.4%;人身险保费收入37.0亿元,增长11.8%。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9.3亿元,增长5.7%。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5.1亿元,减少7.3%;人身险赔付金额4.2亿元,增长31.3%。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改造步伐加快,形成城市建设新格局。2003年是沈阳历史上城市建设大投入、高效率、大变化、大发展的一年。以长江街、东陵路、东北大马路、沈南大道等10条标准街路改造为重点,修建以“金廊工程”为标志的横贯南北的标准化道路。全年共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投资17.0亿元,整修改造道路284条,新建和改造道路长度213公里,面积717万平方米。到2003年末,全市市区道路总长度1707公里,总面积3128万平方米。区域通行能力增强,桃仙机场道路改造等工程完工,高标准建设了富民桥、浑河桥新桥等3个桥梁项目,全市现有永久性桥梁180座。 浑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完成新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新增绿地252万平方米,植树77万株。修建各类道路35公里,形成“一横三纵”的浑南交通骨架。新区已形成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汽车配套、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其中科希芯片、芯源半导体、MCT软性集成电路、贝尔可视电话等4个项目的成功引进,确立了沈阳IC产业在东北的战略领先地位。200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 铁西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生机勃勃。2003年,围绕打造铁西工业带、建设中国制造业之都的目标,全区新上工业项目534个,新增工业企业261个。其中搬迁改造企业112个,63个企业通过合资、重组在开发区建立新企业,49个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旧区改造步伐加快。共改造旧区63片140万平方米,完成道路改造66条,总长度61.8公里。实施“一街一林”、“一区一园”建设,植树129.2万株,绿化覆盖面积1167万平方米,被确定为“省级环保生态工业园”建设示范区。 公用事业 优化线网布局,城市交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2003年末,全市公交运营车辆线路159条,其中新开通线路17条,调整线路9条。运营线路网长度1634公里。公交车辆升级换代加快,年内新进车辆564辆,公交运营车辆增至3742台。全市出租汽车达到1.7万辆。 城市公用设施继续改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等设施功能加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全市新铺设供水管网7.2公里,供水管网改造28.5公里,综合日供水能力161.6万立方米。全市供热面积10200万平方米。全年实际用电量131.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工业用电71.6亿千瓦小时,增长11.7%;居民生活用电24.7亿千瓦小时,增长7.4%。年末全市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144万户,增长4.6%。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160公里。全年共解决6800户居民的煤气拖期开栓问题。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百余个,先后建设了东部满堂河、南部凌空、西部揽军等污水处理厂,完善了原有的北部污水处理厂。整治和恢复了浑河生态环境,城区段河水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70.4%。改造和新建了老虎冲、大辛两个垃圾填埋场,全市日处理垃圾4484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共拆除烟囱1113根、锅炉房403座,推广民用型煤4.5万户,并采取扬尘覆盖工程、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等措施,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达到100%,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298天,比上年增加95天,达到创模标准,为历年最高水平。全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52%,建成生态环保模范住宅小区35个。 城市绿化 实施森林城市战略,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2003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82公顷,建成大东广场、德胜公园、方家栏公园、高官台生态园等一批绿地精品,改造了和平广场和中山广场。全年新建居住区绿地341公顷。继续开展环沈阳生态森林圈建设工程,东北楔、西北楔绿化带建设稳步进行。全年植树428万株,铺草坪98.8公顷,新增绿地18.26平方公里。到2003年末,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3.16%,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8384.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