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02 沈阳市统计局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34个,床位6350张,收养各类人员4762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到2137个。全年通过发售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80万元,接受社会捐款1222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88.4万人,县(市)人口200.7万人;农业人口248.5万人,非农业人口440.6万人。人口出生率5.3‰,比上年下降1.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1‰,上升0.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9‰,下降1.7个千分点。

就业

到2003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1.0万人,比上年减少8.6%。在岗职工96.2万人,减少9.0%。其中,国有经济单位58.3万人,减少7.0万人;集体经济单位9.1万人,减少3.1万人;其他经济单位28.8万人,增加0.6万人。从在岗职工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1.0万人,减少14.7%;第二产业39.6万人,减少14.9%;第三产业55.6万人,减少4.1%。年末全市离岗职工29.8万人。

据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全市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1.4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9万人,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1.5万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2.2万个,安置大龄困难群体3.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6%。

居民收支、工资及人均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储蓄稳步增长。2003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965元,比上年增长15.1%。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0652元,增长17.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 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消费支出6690.3元,增长10.1%;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6.6%,下降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818.4元,增长9.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9.6元,增长6.6%;恩格尔系数为41.7%,下降3.6个百分点。

居住水平

住宅建设、旧区改造加快发展,居民居住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城镇新建住宅566.7万平方米,增长23.1%;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0.12平方米,增加1.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92平方米,增加0.9平方米。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度快报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等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财政收入为2003年7月省财政体制调整后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口径调整,将制造业零售额及农业生产者零售额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