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1 晋城市统计局

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67.34%;集体企业完成15.57亿元,增长28.78%;股份制企业完成104.51亿元,增长28.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21.05亿元,下降2.5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3.02亿元,增长58.12%。全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5.99亿元,增长56.44%。

主要工业产品原煤、发电量增势减弱,钢、化肥、生铁等保持了强劲增长。全年全社会原煤产量7628万吨,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648万吨,增长8.5%,增速比上年放慢16.6个百分点;洗煤产量1451万吨,增长34.10%;焦炭23万吨,增长5.98%;煤气产量达1344万平方米,增长98.8%;发电量(全社会)达到134.9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2%。生铁(全社会)产量308万吨,增长6.99%;合成氨和农用化肥(折纯)产量分别达107万吨和8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2.12%和91.01%(见表5)。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企业收益水平提高,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323.89亿元,同比增长48.18%;实现利润总额42.47亿元,同比增长96.80%;实现利税71.44亿元,同比增长36.37%。二是反映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普遍提高。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1.50%,比2004年提高了2.1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14.05%,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119.14%,同比下降15.2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05次,加快0.1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9.14%,下降2.7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9.06%,提高0.44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79万元/人,减少0.28万元/人;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65.18%,提高0.31个百分点。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73.98%;实现利税8300万元,增长16.4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5.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4%(见表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34.3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2亿元,下降42.39%。“十五”时期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4%。

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七个项目,除阳城至侯马高速公路和晋城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外,其它5项均进展顺利,其中:在我市境内建设30公里的晋济高速公路年初正式施工,总投资达21.7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7.46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106.63%;建设规模为2×60万千瓦的阳电二期工程于2005年5月18日正式开工,总投资达5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7.42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106.06%;山西晋城晋普山煤矿承建的沁城煤矿于2005年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规模为年产90万吨,总投资3.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0.72亿元,占当年投资计划的65.03%;2004年开工建设的张峰水库建设项目,总投资17.5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1.46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44.31%;晋城矿区重点建设项目晋煤集团赵庄矿井,计划总投资达2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600万吨,2005年完成投资10.39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88.15%。从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看:市综合馆、市体育场扫尾项目已完工投入使用;两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0.43亿元,占当年计划的100%;城中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00亿元,占当年计划的100%;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完成投资0.48亿元,占当年计划的96.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完成投资476万元,占当年计划的100%;城市煤层气利用工程完成投资3142万元,占当年计划的100%。

煤、电、化、教育投资快速增长,部分过热行业投资有所下降。2005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完成投资45.25亿元,比上年增长59.7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完成16.80亿元,增长49.0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9.86亿元,增长1.79倍;教育投资完成1.70亿元,增长1.64倍。冶金行业投资完成2.52亿元,比上年下降1.25%;房地产业投资完成8.23亿元,下降0.71%。

五、交通和邮电

经济增长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为12亿元,比上年下降2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9.31%。截止200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128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6.32%。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为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5.41%;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4411万人,比上年下降8.92%;公路货运量7831万吨,下降3.75%;完成公路客货周转量3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03%(见表7)。能源外输量大幅增长。全年外销煤炭4987万吨,比2004年增长7.04%;外输焦炭23.02万吨,增长16.26%。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0752万元,比上年增长27.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170万元,增长21.06%;电信及移动业务总量161582万元,增长28.03%。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5万门,总容量达到33万门;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4万户,累计达到49万户(其中包括小灵通用户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6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3部/百人。

六、市场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4%。其中,市的零售额47.55亿元,增长26.33%;县的零售额13.32亿元,增长8.57%;县以下的零售额14.25亿元,增长8.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61.19亿元,增长21.57%;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27.28亿元,增长25.37%;限额以下及个体户贸易业完成33.91亿元,增长18.69%;餐饮业零售额完成7.21亿元,增长17.67%;其他行业零售额完成6.72亿元,增长1.13%。从经济类型看,集体经济和其它经济增幅较大,分别实现零售额13.75亿元和7.89亿元,比上年增长34.57%和24.03%。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2.58亿元,增长20.05%;股份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0.64亿元,增长19.99%;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4.83亿元,增长16.76%。个体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共实现零售额2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消费向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转变,消费内容日趋多样化,消费者逐渐将购买力转向轿车、笔记本电脑、高档彩电、数码相机、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