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开发区建设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抓好光电产业园、保税物流园、企业科技园“三大功能载体”建设,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完成工业总产值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综合投资环境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第四,全年新增合同外资13.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79亿美元。花桥经济开发区加快服务外包、区域总部、现代物流等三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项目的承载力,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昆山高新区、沿沪产业带、科技教育园区、昆山软件园等特色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以“三学”为新目标深入实施“三自”创新战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863项目2项,实施科技项目275项,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项、省火炬计划17项、省星火计划4项。龙腾光电和华恒焊接两个产业化项目被列为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5200万元科技经费资助。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苏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新增江苏省外资研发机构9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5家,建立产学研联合体30多项。设立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山工作站。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1.76%。自主创新成效显著。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在全省率先实施“三合一”审判试点。昆山高新区成为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6084件,授权量1648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57.6%和54.3%,双桥传感器的微型动态传感器发明专利获国家优秀专利奖。全年新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3家,省软件企业12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59个,省软件产品58个。网进科技和中创软件通过CMMI3级国际认定。人才集聚效应显现。全年共接收、引进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29250人,其中,博士16人、研究生397人、本科生15144人、大专13474人。 教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9.5%;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均继续保持100%,残疾儿童入学率和贫困儿童入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70%,15-17周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59%;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19周岁高等教育入学率达65.89%,18-22周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1.77%,07年度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达93.1%,本科录取率达61.18%;成人自学考试报名人数28367人,万人报考率继续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39年,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4年以上,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14.32年。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4.01亿元;学校基本建设进展顺利,共竣工学校建设项目14个,完成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30亿元。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49所,在园幼儿21748人,专任教师734人;小学45所,在校学生43334人,专任教师2293人;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36024人,专任教师2698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2838人,专任教师535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9所,在校学生12043人,专任教师566人;地方高等教育项目7个,在校学生23485人,专任教师1177人。07年,我市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确认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率先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市评估,成为全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 文化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进展顺利,文明进社区、进外企、进民企、进农村活动蓬勃开展,农村、社区、企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年内成功举办了金秋经贸招商月开幕式大型综艺晚会、“第三届国际啤酒节”等重大文艺活动。特色文化创建成效显著。至年末,全市拥有文广站(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档案馆1个。市公共图书馆新购图书4.5万册,总藏书量达54万册,乡镇藏书量31万册。全年城乡放映流动电影3100场,观众人数85万人;举办文艺演出895场。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昆山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18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 70小时。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已达27.21万户。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成功举办2007昆山印刷展,积极创建“保护版权模范城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与微软(中国)公司签订合作意向,探索政企合作、共建共赢的工作模式。全年共出版《昆山日报》631.63万份,比上年增长7.7%。 卫生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市中医院门诊急诊楼、市三院和四院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市急救中心正式运行。市一院开发区分院和广仁分院主体工程封顶,千灯、周市、花桥等中心城镇及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疾病控制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婴儿死亡率5.7‰,孕产妇死亡率为10.57/10万。社会办医力量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341家,其中:公立医院18家、民营医疗机构105家(其中医院12家、门诊部55家、诊所38家)、公共卫生机构1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2所、企事业单位门诊部(卫生站)49所。年末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4740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900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3207张,比上年末增长4.3%。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79人、拥有护士数2.31人、拥有病床位数4.72张。 体育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我市以综合考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省体育局正式命名为江苏省首批体育强市。10个镇全部命名为江苏省体育强镇。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积极开展了全民健身百村乒乓球赛、百村篮球赛和百支健身团队展示“三个一百”活动,启动全民健身休闲徒步大会暨“全民健身月”,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市民达40多万人次。成功举办了首届台资企业运动会。业余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向苏州输送运动员38名,另有3名运动员进入江苏省队训练,女子短跑运动员蒋兰入选国家队,并有望成为我市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个女运动员。体育彩票销售又创新高,全年完成销量8720万元,比上年增长51.2%,返奖3449万元。成功举办了国际体联2007年蹦床世界杯(中国昆山站)、亚洲男排四强赛和中欧男篮对抗赛、中澳足球挑战赛等大型高水平国际赛事,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来昆参加比赛。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宣传昆山、推介昆山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业余文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