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699.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3%;贷款余额(本外币)487.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7.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167.60亿元、现金支出1261.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和21.8%,净投放现金9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险业收入大幅增加。全年保费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亿元,增长37.3%;人身险保费收入5.3亿元,增长13.7%。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35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32.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7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达66.32亿元。 旅游业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市加大对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努力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周庄为龙头的旅游业蓬勃发展,锦溪、亭林园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千灯古镇正式对外开放,捷安特公司跻身“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行列,周庄旅游公司名列全国百强旅行社第二。年内周庄、锦溪、千灯、巴城、亭林园成功举办了旅游艺术节。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1%。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年内新批3家旅游星级饭店,至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9家、旅行社20家。 质量技术监督 质监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全市共有42家企业通过IS9000质量体系认证,累计达到482家。国家、省、市三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5%。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全市3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普查。名牌战略稳步推进,继2002年以来樱花燃气热水器、好孩子童车、AB内衣、统一食品饮料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后,今年又有协孚合成人造革、多威专业运动鞋、南宝建筑涂料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在巩固无标生产的成果上,全市标准覆盖率为95%以上,帮助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30项,历年累计259项。计量工作得到加强,全市社会公用计量器具的强检受检率99.6%,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强检受检率96.2%,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为93%。全市25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到位,全年出动检查人员406人次,检查单位233家,查处“土锅炉”2台,消除隐患9起,确保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815人次,检查场所3006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48件,案值2608万元,取缔制假窝点8个,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行政审批中心对进驻事项进行核对、梳理,取消了12项收费项目。中心的行政许可事项增至247项,占昆山地方保留项目的86%。全市十个乡镇的便民中心全部投入运行,形成了以行政审批中心为龙头的,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展开了全市社会事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改革,并出台了事业单位分类定性改革方案。结合昆山事业单位实际承担的职能,对全市454个事业单位实施分类定性、分别改革。年内梳理出79个涉及经济性质的社团,作为第一批改革对象。年内完成企业改制1家,事业单位改制6家。 对外贸易 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比较大、困难比较多,对出口的影响逐步显现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市对外贸易取得优异成绩。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达332.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1%,其中:出口总额179.46亿美元,增长39.8%;进口总额152.73亿美元,增长42.7%。对各大市场出口全面增长。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再创佳绩。年内,积极实施“巩固台资、强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招商策略,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35项,合同利用外资25.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3%。全年批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23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9.52亿美元;2900万美元以上项目35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1个。世界500强已在昆山投资了52家企业。服务领域利用外资不断拓展。全年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项目44个,合同外资2.8亿美元。投产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市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9.4%;全年涉外税收5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外经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5608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101万美元。派出劳务人员400人,举办海外企业4家。至年末,昆山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2个。 “三有工程”和个私经济 “三有工程”成效明显。举办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8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24万人次。新增农村家庭物业户12501户,其中:经营性物业3996户、资产性物业3234户、投资性物业5271户。全市农村劳动力初级技能率、就业率和家庭物业率分别达到75%、95%、65%。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创业担保中心、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相继建立。新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6家,富民合作社18家,累计分别达到24家、155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1家。全市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新增私营企业3507家,注册资金68.21亿元,比上年增长47.4%;新增个体工商户11596户,注册资金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私营企业达15116家,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224.7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份额继续提高,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24.48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1.0%,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第三名,2005年,全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完成工业总产值17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全年新增合同外资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光电产业园顺利启动,龙腾光电、德芯电子等龙头项目开工建设。沿沪产业带、高新区和民营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软件园等重点园区开发建设顺利,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势头良好。花桥国际商务城规划工作全面展开,功能项目启动建设。建成国家农业示范区大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