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昆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全市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28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57项。凯宫机械有限公司的“棉型精梳联合机组产业化”和华恒焊接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性能数控管焊系统”被列入2005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樱花卫厨、统一企业、捷安特公司3家外资研发机构被评定为省级科技研发机构,9家企业被认定为苏州市级科技研发机构,10家企业被认定为昆山市级科技研发机构。专利申请数稳步增长。全年共申请专利1535件,比上年增长39.2%,专利授权量840件。技术市场不断壮大,科学研究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华新电路板公司、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市中联第一造纸机械厂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双密集企业;认定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只,省高新技术产品24只,软件产品22只。网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了CMMI-2级国际认证;昆山林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Linux桌面操作系统及办公套件集成系统”在首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上折冠,并获得国家著作权认定。加强产学研合作,全年认定产学研联合体12家。 教育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小学教育水平全面提升。2005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继续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9.9%和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6.34%,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5.89%,高考录取率达到94.1%,其中:本科录取率为67.8%。全年共投入建设资金2.83亿元,竣工面积19.79万平方米。新建民办幼儿园4所、“新昆山人”子女学校4所。学年末,全市共有小学52所、普通中学33所、职业中学3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8所;小学在校学生为41203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为39127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389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校学生13559人;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6590人。全市100%的学校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100%的学校建成宽带校园网。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硅湖、托普、登云等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扩建工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留学生院和研究生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启动建设工程。学年末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已突破1万人。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自学考试报名人数16598人,比上年增长25.5%,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万人报考率继续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弱势群体教育得到保障。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2%;贫困儿童入学率达100%。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市”。 文化 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年内启动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文明进社区、进外企、进民企、进农村活动蓬勃开展,农村、社区、企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场文艺“天天演”深受群众欢迎。年内成功举办了“和谐的家”2005’昆山家庭文化艺术节、市第五届青年文化艺术节暨校园歌手大赛、“时代之光•激情昆山”文艺晚会、纪念陈云同志诞生100周年浙江沪评弹票友演唱会、“高雅艺术进学校——昆曲故乡行”、“2005中国昆山国际啤酒节”、“魅力昆山”大型文艺晚会、“飞跃梦想”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特色文化创建成效显著。淀山湖镇被评为苏州市级“戏曲之乡”、周市镇被评为“舞狮之乡”。至年末,全市有文广站1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档案馆1个。市公共图书馆新购图书6万册,总藏书量达46万册,乡镇藏书量28.09万册。全市拥有电影院16个,座位数9148只,全年放映电影2454场,观众人数63.6万人;各地文艺团体来昆演出444场,观众13.8万人。广播电视播放时间延长,节目丰富多彩。昆山人民广播电台平均每天播音19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播放350小时。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9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8.21万户,入户率达85%。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共出版《昆山日报》534.4万份。 卫生 全市卫生系统牢固确立“技术提升、公卫安全、卫生改革、规范服务、效率效能”五大工程,凝心聚力,务实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佳绩。疾病控制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10万分之173.9,婴儿死亡率6.62‰,孕产妇死亡率为0。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社会办医力量不断壮大。年内新增4个民营医院。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9个,其中:预防保健机构11个、医院25个、门诊部及诊所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51人,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06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2493张。 体育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全市群众体育紧扣“以人为本”的主题,坚持走全民健身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以品牌赛事为龙头,树立群体赛事新理念,全市全民健身活动走上新台阶。成功举办了昆山市第八届体育运动会,在半年时间内,共有42个代表团、498支队伍的3085人次参加了此次比赛,“八运会”是我市历史上历时最长、参与面最广、项目设置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次比赛。6月启用的新体育馆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羽毛决赛阶段的比赛,并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省、市体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以全票通过获得全国十运会组委会颁发的“全国最佳赛区”称号。比赛期间,新华杯、CCTV—5、广东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湖南电视台、香港媒体等30多家新闻单位120多名记者云集昆山,从多角度向全国人民展示了魅力昆山、激情昆山的新面貌。着力做好人才输送,全年共向上输送运动员17名。2005年昆山输送的运动员获省赛金牌9枚,其中徐志明、杜烨莹、张成分别获得十运会的金、银、铜牌,破一项世界纪录。以赛事为依托,体育产业后劲增强。体育彩票销售超过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