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常熟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群众体育丰富多彩。组织开展了第八个"全民健身月"活动,并获得了省体育局颁发的"全民健身周活动优秀组织奖"。第22届迎春长跑赛、"网路神"杯青年足球赛、机关职工登山比赛、中小学生跳绳踢毽比赛、"千名健康老人穿山行"和大义、海虞、梅李、虞山等4个镇举办的全民运动会,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市民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竞技体育成绩不俗。2003年,全市共组织参加苏州市级以上竞赛20次,获得金牌65枚。体育产业发展加快。成功组织了江苏女篮VS国家女篮邀请赛、第二届"农商行杯"国际男篮邀请赛、"中华魂"大型杂技晚会、"金马纺业杯"美国东西部明星篮球赛、中国常熟第二届水上运动大赛暨2003年国际摩托艇明星对抗赛等赛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体育彩票销售势头良好,全年销售4000万元,其中电脑销售3500万元,即开型规模销售487万元。全年新建省级健身工程1个、健身点6个,苏州市级健身点8个,本市级健身点20个,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健身工程、健身点81个。 十、环境保护 生态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生态市建设规划》、《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相继编制完成。绿色创建成效显著。海虞镇获得全国首批、江苏省首家"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大义镇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考核,白雪集团创建"全国环保友好企业"通过省级技术审查。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加快。大义、梅李污水处理厂和化工园区排江工程相继投运,滨江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城区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三期工程和城南、东南开发区古里、常昆、昆承污水处理厂已开始建设;工业污染源远程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完工,首批30家重点企业列入监控;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交界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变化情况。以水、大气、市容卫生和农村集镇大环境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全市地面水水域功能区达标率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于Ⅱ级标准,城市和集镇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市区区域噪声平均值54.4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7.4分贝,全市又有7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累达到25家。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人口出生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全市出生6784人,出生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03.80万人,其中女性53.03万人,非农业人口50.83万人。 2003年末,全市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为72.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3.20万人,第二产业39.55万人,第三产业20.11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18.1:54.3:27.6。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和12.6%。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74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399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11.1%;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7%,农村居民为38.3%。储蓄存款增多,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7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人均储蓄存款2.69万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9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3平方米。 市场物价平稳。除"非典"期间和四季度部分商品出现短暂的价格波动,通过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得到了平抑,全年价格总水平基本平稳,并延续了上年微升格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8,价格总水平微升0.8%。与上年相比,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1.9%、2.1%、4.1%;、衣着、教育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3.0%、2.9%、1.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