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苏州市吴中区统计局

国内贸易业

2005年,全区市场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汽车、通信类产品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连锁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凸现,成为最显成长性、最具活力的市场经营业态。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7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73.21亿元、12.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和8.9%。

金 融 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各项业务稳定发展。至200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3.9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0.8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1.4亿元,比年初增加54.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1.9亿元,较年初增加22.8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房产展销会,结合城镇拆迁改造,积极营造和改善环境,打造绿色人居,开发建设了一批环境优美、物业管理健全的高品位住宅小区,提高了全区房地产业的档次水平。2005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07亿元,同比增长 25.5%。施工房屋面积为20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3%,其中新开工面积10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4%;竣工房屋面积56.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商品房销售面积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8%。存量房交易面积68万平方米,交易额12.5亿元。初步形成了能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住房要求的住宅供应体系,物业管理也在规范中提高市场化程度。吴中区已成为苏州城南新的人居中心。

旅 游 业

以度假区为龙头的环太湖旅游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成功举办太湖梅花节、太湖开捕节、园林古镇木渎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了赴温州、宁波等地旅游招商及宣传推介活动。借鉴桂林等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吴中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纲要性政策。加快了景点项目的开发步伐,明月湾、陆巷等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灵岩山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木渎和甪直古镇整体风貌整治工程稳步推进,全面实施西山水月坞休闲景区、东山岱松度假村、东西山农家乐等一批休闲项目,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园,木渎镇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西山农业园区入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全区累计接待旅游者520.9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8.3%;同期接待海外旅游者11.71万人次,同比增31.0%;实现旅游总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33.0%。

二、改革与开放

2005年,全区各级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各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农村改革

全面以推进社区资产、土地、农产品、物业、旅游休闲农业股份合作等“五大合作”为重点的农村改革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新组建各类合作社(协会)41家,新增股民(社员)4.8万人,全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110家。

对外贸易

2005年,全区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并呈加速增长态势。据统计,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53235万美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出口199594万美元,进口15364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1%和16.5%,出口增幅明显快于进口。外国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仍是吴中区对外贸易主角。2005年外国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31557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7633万美元,进口14793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5%、25.6%、17.2%,分别占全区总量的89.3%、84.0%、96.3%。

利用外资

2005年,在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继续实施“巩固台港、主攻日韩、开拓欧美”招商方针,成功举办了“2005苏州吴中经贸合作洽谈会”和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吉隆坡及中国香港投资说明会等重大招商活动。2005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94家,新增注册外资12.09亿美元,完成到帐外资5.05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年内开工项目184家。至2005年末,全区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219家,投资总额81.77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0.3%;注册资本40.75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1.3%,其中外方认缴37.87亿美元,较年初增长12.5%。

外经合作

全区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巩固发展。2005年,全区新签境外劳务合同金额430万美元,同期完成境外承包营业额359万美元。

引进内资

全区继续实施“内外并举、双向驱动”的发展战略,引进内资稳步增长。2005年,全区共引进内资项目218个,同比增加64个,投资总额31.15亿元,注册资金12.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3.9%;实际到帐外地资金18.37亿元,同比增长44.9%。同期全区引进服务业内资项目106只,占总项目数的48.6%;投资总额25.18亿元,占总量的80.8%,注册资金9.41亿元,占总量的76.3%;实际到帐外地资金14.72亿元,同比增长59.6%,占总量的80.1%,占比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个体私营经济

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成效显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及名牌产品逐渐增多。担保、融资、代理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不断健全,发展环境日趋完善,私营个体经济继续壮大。2005年,全区新增内资企业1972户,新增注册资本59.52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新增私营企业1832户,新增注册资金41.15亿元;新开业个体工商户4929户,注册资金2.37亿元。至2005年末,全区内资企业总数达8800户,在册注册资本213.50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2.4%、20.3%,其中:私营企业总数达7341户,注册资金145.5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1.1%和25.3%。年末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8157户,注册资本6.98亿元,较年初增长4.5%。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区经济的份额继续提高,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占全区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31.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三、社会事业

2005年,全区围绕“两个率先”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事业

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25项,已批准立项78项,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民营科技型企业1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苏州西山中科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新药安评服务平台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7%,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吴中科技创业园二期工程项目全面竣工,木渎创业分园、长桥科技创业区载体建设加快步伐。编制完成了开发区吴中科技城概念性规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天马集团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了中科天马多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申请国家专利506件,专利授权量238件,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全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较快增长,年末全区各类企事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499人,其中:高级职称1436人,中级职称6471人,初级职称103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