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苏州市吴中区统计局

2004年,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率先发展、富民强区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放松,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创新发展思路,攻坚克难,全区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内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城镇建设和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运行

2004年全区国民经济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发展,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01亿元,较上年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37.09亿元,增长27.6%;第三产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1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358元,较上年增加7109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40.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23.4%,剔除出口退税等因素后增长38.7%。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6.5%,比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农业科技指导、信息引导和市场疏导,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农业生产形势呈现近年来的较好势头,同时实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品种调优等措施,立足资源和产品优势,发展高效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培育发展了太湖渔业、水乡草鸡、古尚锦茶叶、藏书苗木市场、绿色农产品协会等一批龙头企业、龙头合作社、龙头市场和龙头协会。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全区已形成各达数万亩的太湖蟹、碧螺春茶、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和百万羽生态草鸡种养基地。积极发展“协会、龙头企业、市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8万多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农业科技项目,继续抓好“三资”开发农业和农业标准化工作,新引进各类农业项目58个,总投资16.2亿元,到帐外资5625万美元,农产品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农产品质量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62个,其中: 46个种植类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通过省级认定,其中蔬菜产地16个、粮油产地9个、茶叶产地12个、果品产地9个,种植产地认定面积达22.3万亩。全区累计有81只无公害农产品,18只绿色食品,10只有机食品通过认证。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保供体系,外建商品粮基地4.5万亩,粮食市场交易额超10亿元。全面开展存栏家禽免疫、各类场所消毒和水陆通道检查,扎实做好了禽流感防治工作。200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亿元,增长4.5%。在总产值中养殖业产值达8.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

农业综合机械化装备水平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5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4台,联合收割机37台。全年农林牧渔业用电量1871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量)7780吨。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09.88亿元,同比增长27.8%,农村经济可分配净收入66.38亿元,增长15.2%。

工  业

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民营推动”战略,抓招商,扶民本,在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和国内市场销售较快回升的拉动下,工业生产持续加速,经济总量继续扩大,质量继续提高。2004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33亿元,增长30.0%。同时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3.5亿元,增长36.6%,实现利税总额50.33亿元,增长3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规模以上工业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创造工业产值302.7亿元,同比增长39.8%,实现销售产值292.5亿元,增长40.5%,产品销售收入287.7亿元,增长40.6%,利税总额21.9亿元,增长34.4%。其中:实现年产品销售收入超1亿的有65家,是上年的1.8倍,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4亿,同比增长57%;超2亿元的有29家,是去年18家1.6倍,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7.5亿,同比增长63.6%;2004年全区还有9家企业的年产品销售收入超5亿、3家企业超10亿,全区工业企业正向做大做强迈进。

民营工业和“三资”工业的“助推器”作用日益明显,几乎统领了全区整个工业经济,两者所完成的产值已占全区的95%以上,而两者之间又几乎平分“江山”。 2004年,全区“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1.2亿,同比增长65.2%,生产总量突飞猛进,经济效益也快速攀升,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2.1亿,同比增长68.1%;实现利税总额24.2亿,同比增长47.4%。全区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5.2亿(比全区“三资”企业仅少16亿),同比增长22.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5.5亿,同比增长23.8%;实现利税总额20.6亿,同比增长32.6%。

新型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随着全区工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以生物医药、电子资讯、新型建材、精密机械及现代家电等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产业已成为全区工业最显活力的先导性产业。2004年,全区新型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同比增长60.2%(比全区工业产值总量的增幅高出30.2个百分点),占全区总量的42.6%,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资讯产业的发展尤为显著,完成产值107.3亿,同比增长98.2%,占全部新型工业的47.3%,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其次是现代家电产业,完成产值33亿,同比增长46%。2004年全区新型工业固定资产达71.4亿,同比增长24.6%。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前景看好。根据全省高新技术行业的认定标准,2004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60家企业被列入高新技术行业,目前这些企业正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同比增长73.1%,占规模以上总量的33.4%、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2亿,同比增长76.7%,占规模以上总量的32.3%、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9亿,同比增长69.4%,占规模以上总量的45.1%、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实现了规模、效益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建 筑 业

全区建筑业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生产经营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72亿元,竣工产值20.73亿元,施工面积356.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3.1万平方米,较上年分别增长46.5%、44.5%、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