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2-01 苏州市吴中区统计局

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

2004年全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

民主法制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主动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协汇报、通报政府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常委建议案、政协委员提案,1件议案、53件建议和130件提案都已得到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顺利完成了第七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村民自治进一步健全,我区被评为“江苏省村民自治模范区”。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认真清理各类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四五”普法教育、“二五”依法治区工作深入开展,全面贯彻执行《江苏省法制宣传条例》,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抓好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行政执法人员学法教育、执法培训工作和青少年、下岗再就业人员法制教育等工作。

公共安全

“平安吴中”建设取得成效。“平安吴中”创建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落实,治安属地责任制得到强化。严厉惩处各类犯罪,有效打击各类非法组织,维护了社会和政治稳定。加快集宿楼建设,流动人口管理得到加强。城区和开发区、西山镇等对重点地段实施科技防控,安装200多套技防监控系统。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积极创建安全卫生小区。健全社会大调解机制,建立区、镇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各类社会矛盾及时得到化解。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认真开展了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专项整治,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城区按照消防规划要求,完善了主要路段及小区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建设,健全了消防管理制度。强化了山林防火队伍建设,山林防火得到加强。环太湖船餐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安全、环保、规划等要求有序推进。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落实。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以建设学习型、健康型城区为抓手,深入开展“迎世遗大会、建文明城区、展吴中风采”宣传教育和“传承千年文明、开创吴中伟业”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吴中精神。出台《吴中区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新一轮的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评选活动。围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目标,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评比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倡导和推进全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积极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行业服务的整体素质,苏苑社区服务中心等5家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示范窗口”。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全面开展消费放心城市建设,打造公开公平的消费环境,建设了东吴北路诚信一条街。大力加强对重点商品、重点行业、重点地域的监管,积极开展了成品油、休闲娱乐、房地产、旅游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农村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大力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坚决取缔制假售假窝点,建立了“瘦肉精”检测体系,生猪屠宰销售管理得到加强。大力推进“两网”建设,保障农村用药安全,继续抓好毒鼠强安全长效管理。进一步健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设立区卫生监督所木渎分所。依法打击非法行医,取缔非法诊所110处。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依法监管文化市场,坚决查处“黑网吧”等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引导业主守法经营。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深入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和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有效防止了违法用地行为。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积极开展商品房超面积开发等专项治理,有效规范了房地产市场。

政府建设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围绕建设“阳光、责任、法制、服务”政府,继续全面实施效能建设,政务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审计监督功能得到加强,扎实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领导干部述职评议、镇级财政决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等专项审计。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继续坚持政府采购、建筑市场招投标制度,加强了政府性资金项目和BT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切实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力度。坚持“阳光拆迁”、“平安拆迁”,加强了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积极稳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建立区行政服务中心,33家机关行政职能部门进驻一个窗口对外,进一步简化和缩短了办事程序和周期。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了电子政务网络。政府各工作部门和各垂直部门都为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2004年,全区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取得成效,投资结构得以优化,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状况得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呈高开低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5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长较快,完成投资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32.8%;三资企业投资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国有经济投资19.1亿元,比上年下降4.0%。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0.62亿元,增长17.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9.90亿元,增长13.6%,其中工业投资58.94亿元,增长13.9%。全年施工房屋面积453.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竣工房屋面积295.3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65.1%,新增固定资产80.4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3.1%。

载体建设

载体建设继续推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服种种不利因素,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优化布局、完善配套。开发区旺山、河东、东吴工业园及越溪城市副中心区域完成道路工程26.5公里,完成土地平整1000多万方。出口加工区前期申报工作进展顺利,越溪副中心2平方公里核心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行政招商中心全面竣工,市民广场、中央公园基本完工。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步伐加快。木渎、甪直、胥口、渡村等镇工业集中区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并积极深化集约发展理念,建设了一批较大规模和较高档次的标准厂房。加快外来工集中住宿楼建设,建成33万平方米。度假区(光福)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建设顺利,度假区入口处至西山大庭山段道路、桥面全面整修。太湖新天地生态公园、体育休闲公园等8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分批启动,宝岛花园五星级酒店正式对外营业,卓运大厦、贵都、碧瀛谷等一批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度假休闲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