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人民生活与小康进程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4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305元,比上年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506元,比上年增长24.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759元,比上年增长12.4%。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794.65元,同比增长5.33%。农村居民活消费支出人均支出5894.8元,增长了18.4%。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1.46亿元,比年初增加17.45亿元,增长14.1%,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298元,较年初增加近2794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6.7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72.3平方米,较年初分别增加0.8和5.3平方米。全区 “两个率先”进展顺利,已有5项指标提前达到在苏州市高水平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的目标值要求。 市场物价 全年价格水平总体持续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分类指数6升2降,食品类价格涨幅较高。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及通讯、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11.6%、1.1%、2.5%、2.8%、0.3%和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4.3%和1.3%。分类价格指数(上年为100)如下(资料摘自2004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单位:%): 社会保障 继续强化城镇职工五大保险的扩面工作。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2万人,新增参保1.12万人,基金征缴率达97%,清欠社会保险费1408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新增参保1.8万人,基金征缴率达97%。工伤、生育保险新增参保1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7546人,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2742万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已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政策,启动了将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城保工作。建立农村基本保障服务平台,成立镇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16.8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39.2万人,已有1万人得到补偿,人均补偿1500元。严格执行《关于被征(使)用土地农民实行补偿的规范办法》,失地农民补偿工作规范有序,被征(使)用土地农民生活补贴、养老金支付到位。按应保尽保的要求,进一步调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将2129户、5348人纳入低保,发放保障资金348万元。认真开展扶贫帮困和救灾济困工作,老龄、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至2004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为9.39万人,城镇医疗保险11.11万人,城镇工伤、生育保险7.09万人,城镇失业保险7.65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6.78万人,农村合作医疗39.24万人。 吴中区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