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1 苏州市吴中区统计局

外经合作

全区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巩固发展。2004年,全区新签境外劳务合同金额330万美元,同期完成境外承包营业额699万美元,外派劳务696人。

引进内资

全区继续实施“内外并举、双向驱动”的发展战略,引进内资稳步增长。2004年,全区引进内资项目157个,投资总额28.2亿元,同比增长4.2%;注册资金10.6亿元,同比增4.5%;实际到帐外地资金14.0亿元,同比增长17.7%。

个体私营经济

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成效显著,私营个体经济继续壮大。2004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1858户,注册资金35.8亿元,新批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达192.6万元,同时,全年有218家私营企业办理了增资手续,增资金额达14.1亿元。年末全区私营企业总数达6610户,注册资金突破110亿元达116.1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5.4%和47.4%。同期,全区新开业个体工商户5414户,注册资金2.66亿元,同比增长36.3%,新批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本4.92万元,同比增长82.0%。年末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19901户,注册资本6.68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21%、46.4%。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区经济的份额继续提高,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6.46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25.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三、社会事业

2004年,全区围绕“两个率先”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事业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12个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火炬计划项目,其中“中频电源及配套无芯变频感应电炉”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2项,已批准63项。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高新企业4家,省、市重点民营科技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0只。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3%,提高6.7个百分点。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吴中科技创业园首期建成并投入运行,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加快和完善。科技事业获得新发展。全区坚持科教兴区战略,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2项,已获准国家火炬计划4项、省火炬计划项目9项,星火计划项目1项,培育认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民营科技型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7只。申请国家专利402件,专利授权量178件,有8项科技成果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全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较快增长,年末全区各类企事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503人,其中:高级职称1125人,中级职称5233人,初级职称8163人。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开发区越溪中心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木渎中学新校建设进展顺利,开发区红庄、渡村中心小学等一批新校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12所村小的撤并工作,小学布局更趋合理。建立“苏州吴中社区学院”,社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迅速,进行科普教育、农村应用技术培训、学历培训9万多人次。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校园及周边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强化。加强对外来民工子女学校管理和扶持,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快速推进,教育质量继续提升,中考、高考继续名列苏州大市前茅,又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成为省、市星级学校和示范学校。配合推进苏州国际教育园建设,园区入学学生已达3万多人。大力推进科普宣教活动,顺利通过“江苏省科普示范区”评估验收。全区幼儿入园率、小学“四率”、初中“三率”全面达到省和国家标准。至2004年末,全区有37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858人。53所小学,在校小学生33560人;27所普通中学,在校中学生36246人,其中:初中学生25157人,高中学生14089人;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职业教育在校学生9003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114110人。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又有新进展。胥口镇成为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文化产业(美术)示范基地”,苏苑街道嘉宝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群众文化先进社区”,区图书馆被列为全国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点,区档案馆顺利通过首批省特二级档案馆的考评认定。成功举办国庆广场文化周活动。优秀文艺作品《走江苏、爱江苏》获得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年末全区拥有文艺表演团体2个,全年演出达3102场次;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外借图书达12万册次;影剧院4家,电影放映队5个,全年放映电影224场次。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启动了西山镇明月湾古村保护工程,加强了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和保护,重点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带桥突发事故的抢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紫金庵罗汉塑像和凝德堂维修等工程,基本实现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没有较大险情的目标,还先后完成了英雄冢、无名英雄墓、董其昌墓、王鏊墓、钱元琼墓修复设计方案。至2004年末,全区拥有各级文物单位93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4处;文物藏品达5329件,其中一级品52件。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扎实开展,组织实施健康细胞、健康宣传和健康服务工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三清”达标村。建立全区预防管理网络平台,公共卫生预防体系进一步健全,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力度进一步加大。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评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完成吴中人民医院门急诊楼立面改造工程,木渎人民医院移地新建门诊楼拆迁等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完成移地新建东山地区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年内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6899人、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13966户。至2004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个,其中医院17所;卫生技术人员1869人,其中医生794人,护师、护士603人;病床1295张。

体育事业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年新增全民健身点17个,胥口镇被评为江苏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认真做好市十一届运动会参赛和办赛工作,我区学生部小学生组团体总分和贡献奖名列苏州大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