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2-01 苏州市吴中区统计局

五、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2005年,全区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状况得到控制,投资结构得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呈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2005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85亿元,同比增长13.9%。工业仍然是吴中区投资的主要行业,全区完成工业投资70.77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区总投资的56.2%。同期,私营个体、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分别完成投资43.25亿元、33.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18.7%。全年施工房屋面积59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竣工房屋面积304.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为51.5%,新增固定资产84.0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6.8%。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全面推进。交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东山大道、东方大道全线建成通车,完成灵山大桥、福湖路、车坊江湾公路、东山紫金路改造工程,直至锦溪公路改建工程、灵天路工程加快推进,实施穹窿山景区景观道路改造工程,改造了一批农村公路、危桥,配合苏州市加快了苏昆太、苏沪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新建、维修了苏申内外港线部分驳岸,维修和改建了一批航标基础和危桥。电力建设加快推进,新建110千伏郭巷变,扩建110千伏沈巷变,完成230省道木渎至光福段和城区部分路段路灯建设改造工程。水利水务工作扎实推进。甪直区域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完成城南工业带8.7公里供水主管道,开工建设吴中新水厂一期工程。新建、改建了一批水利配套建筑设施和挡墙护坡,完成环太湖大堤东山段应急加固工程。污水处理建设步伐加快,完成西城区雨污分流系统工程和东城区污水厂(2万吨/日)扩建工程,完成北干河以南区域污水采集主管道建设工程。开发区、甪直、木渎、东山、胥口、光福等地污水处理厂建设按计划实施,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各镇区也按照规划要求,加大投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载体建设继续提升。吴中出口加工区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开工。

规划管理和城乡建设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规划统领得到加强。着眼长远,根据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开展了各类各层面的规划编制工作,并按照规划开展各项建设。编制完成了建成区6.94平方公里范围街景整治规划、蠡墅片区控制性详规调整和城市设计、出口加工区控制性详规、旺山生态农庄项目规划、全区村镇布局规划和菱湖渚、余山岛等旅游项目规划,开展建成区南区7.8平方公里范围的整治规划、越溪副中心控制性详规、胥口镇区修建性详规、东山镇总体规划和25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城区完成了迎春路综合改造、苏蠡路西线新建和东吴北路两侧灯光改造工程,苏蠡路东线改建工程顺利推进。完成苏苑新村南区综合改造工程,吴中苑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启动了东吴商厦、吴城饭店地块改造,加快了东吴北路等道路部分沿街地块改造的准备工作。越溪城市副中心建成了招商行政中心、市民广场和生态公园,小石湖地区改造加快推进,商务会所、苏州海关综合业务楼、省太湖渔政指挥中心等行政商务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度假区完成了胥香路、墅里路改造工程,建成了湿地公园、太湖新天地、夏威夷试验性泳场等生态环境和休闲项目,黄金水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高尔夫球场、贵都度假村、高尔夫假日酒店进展顺利,中心区旅游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光福、东山镇分别通过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核。大力推进“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家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超过1万亩,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8.7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继续深化城市环境长效管理,积极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开展了城区外环主干道、城市出入口的综合环境整治,加强了城区市容管理和拆违力度。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全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划工作。继续强化环境保护责任管理,污染源监控治理力度不断加强,清洁生产工程全面推行,基本完成高污染燃料燃烧设施淘汰工作任务,完成了苏东运河整治一期、胥口上沿山河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成第二轮河道疏浚目标,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河道水质、水环境不断改善,全区水、声、气等环境指标有所好转。2005年,全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为80.0%,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5.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9.7%,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

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得到加强。继续开展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社区软硬件进一步完善,41个社区建设达标,嘉宝社区被评为省文明、绿色社区。

六、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全区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战略,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

人口和就业

2005年末,全区城乡居民户籍总户数179324户,比年初增加793户;户籍人口554256人,增加16337人,其中:男性273012人,女性281244人,男女性别比为97.1∶100。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有86502人,增加3752人,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达15.6%,上升了0.22个百分点,表明吴中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2005年全区出生人口4794人,死亡人口3453人,计划生育率达99.82%,人口出生率为8.78‰,死亡率为6.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6‰,比上年下降了0.62个千分点。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8.32岁,比上年提高近3岁。年内全区共迁入15224人,比上年增加4172人;迁出吴中区1981人,比上年少1310人,人口机械增长率为24.25‰,上升近10个千分点。年末总人口中城镇人口328075人,乡村人口226181人。城镇人口比重达59.2%。年末外来暂住人口达41.89万人,比上年增长22.9%。

年内进一步完善了区、镇就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推进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就业局势继续稳定,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9%,新增就业岗位6.5万个,1.27万名本地失业人员、2.13万名本地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实施“一户一人相对固定就业”8400多户。至年末,全区全部从业人员总数达39.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6.2万人,第二产业22.4万人,第三产业10.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