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延续上年微升格局,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100.8%,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4%,分别比上年升0.4和0.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9.5%,与去年持平。各大类价格指数如下:(单位:%,以上年为100,资料来自于2003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金 融 业 金融业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各项业务发展迅猛。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4.5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增长3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6.9亿元,比年初增加28.6亿元,增长29.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0.2亿元,比年初增加71.6亿元,增长80.8%。其中: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7.5亿元,比年初增长40.6%,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120.8亿元,比年初增长31.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7.9亿元,比年初增长73.0%。 房地产业 结合城镇拆迁改造,积极营造和改善环境,打造绿色人居,开发建设了一批环境优美、物业管理健全的高品位住宅小区,提高了全区房地产业的档次水平。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0.0亿元,增长15.8%。商品房施工面积101.96万平方米,增长79.7%,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二手房交易活跃,全年交易额达11.5亿元,增长35%。年末空置商品房面积15.37万平方米,较上年末减少4.05万平方米。 旅 游 业 旅游业在春季受到SARS严重影响后,第三、第四季度通过举办“太湖之春”旅游月等大型旅游活动,积极拓展市场,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34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27亿元,其中: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待中外游客达160万多人次,木渎、甪直古镇旅游门票收入分别达440万元和345万元。修编完善了西山、光福、东山、木渎景区规划,完成了东、西山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灵岩山风景游览区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和甪直古镇“三线”入地工程。 二、改革开放 2003年,全区各级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各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现。按照“四个到位”要求,完成了55家区属工业企业和机关下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总资产19.8亿元,妥善安置在职职工6980人,离退休人员3662人。区属工业企业和机关下属企业改革基本完成。 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35家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人员分流工作基本到位,其他事业单位也全部实行了人员聘用制。 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改革农业税征收方式,实行农民依法纳税、政府全额补贴,减轻农民负担893万元。新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17家,长桥镇成为全省第一个村村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的镇。组建东山尚锦茶叶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30家。甪直、木渎、浦庄、光福等镇新建组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土地基金会;胥口镇土地股份合作面扩大到1.2万亩。 其他改革 其他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采用BT方式建设东方大道、东山大道、木渎中学移址新建、越溪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等工程。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医药企业。积极实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试点,部分新建绿化管护和社区环卫长效保洁尝试招投标形式,探索市场化运作。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实行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目标责任制和员工聘用合同管理制度。镇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全面完成。 对外贸易 2003年,全区对外贸易增长迅猛。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增长62.6%。其中,出口11.1亿美元,增长52.1%;进口8.9亿美元,增长78.1%。资料表明:三资企业是出口贸易的主体。全年三资企业出口额达8.4亿美元,同比增长59.2%,占全区出口的76%;加工贸易是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全年加工贸易出口6.5亿美元,增长47.3%,占贸易出口的58.4%;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为出口贸易的重点对象。全年上述四者的出口分别为2.5亿美元、1.9亿美元、1.8亿美元和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6%、46.4%、50.3%和63.7%,四者合计占全区出口的71.5%。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纺织服装是主要出口商品,两者分别出口5.1亿美元、3.2亿美元,合计占全区出口的75.3%。 利用外资 2003年,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改进招商策略,实施“巩固台港、主攻日韩、开拓欧美”招商方针,积极组织小分队多批次地出国、出境到台港、赴日韩、进欧美和去南方以及上海、浙江等地高频率外出招商,全区外向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内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84只,增资项目107只,合同利用外资25.7亿美元、注册外资1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7%、57.5%,期内到帐外资已达7.01亿美元,增长6%。至2003年末全区登记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突破1千家,为1001家,投资总额56.8亿美元,注册资本28亿美元,其中外方认缴25.7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全年上交税金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外经合作 全区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巩固发展。2003年,全区新签境外劳务合同金额1059.2万美元,同期完成境外承包营业额1263万美元,外派劳务583人。 个体私营经济 2003年,我区把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实施富民强区战略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全区民间投资创业热情高涨,私营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当年全区私营企业净增注册资金40.1亿元,其中:新注册私营企业1858户,注册资金28.9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7.4%、111.5%,解决1.46万人就业。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118户,注册资金20874万元,从业人员22517人,分别增长68.7%、71.8%和116.3%。止2003年12月31日,全区拥有私营企业5804户,注册资本79.7亿元;拥有个体工商户16726户,注册资金4.59亿元。我区私营企业正向规模型发展,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达137.3万元,较上年底扩大了44.5万元,注册资本超千万的私营企业达83家,过亿的有5家;同时成功组建了“苏州天马医药集团”、“江苏澳华电器集团”两家私企集团。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份额继续提高,全年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金6.46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25.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