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中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配套区及镇工业小区:积极融入全区开发建设大局,不断完善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基础设施,优化载体环境,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西部配套区木渎、胥口、藏书等镇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载体功能,金枫、金桥工业园基本实现“七通一平”;胥江、香山工业园项目承接能力不断增强。东部配套区甪直、车坊两镇进一步实施扩容开发,顺利完成凌港工业园土地平整工程。南部配套区及其余各镇也加快载体开发建设步伐,工业小区载体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与环境日益完善和优化。 环太湖旅游经济带:太湖旅游度假区规划进一步完善,投入2亿多元,加大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区间道路2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919亩,沿湖绿色走廊初步形成。环太湖旅游专线公路全线通车,水上旅游专线正式通航,太湖景观大道一标段示范工程竣工,黄金水岸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了高尔夫球场、水月坞森林公园、太湖3000亩水面清淤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动迁小区等一批配套工程。 城乡建设和管理 根据苏州市统一规划,结合我区的发展需要,编制了东部片区、西南片区、西北片区发展规划和开发区越溪城市副中心概念性规划及甪直、木渎等镇区的规划。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建、改建区级道路56公里,完成木渎大道、环太湖大道改造,完成金枫路南段、东欣路、香山路、东山环山公路上湾至紫金庵段拓建,完成南大外环线东段、尹山收费站站区道路、木渎珠江路胥江桥、甪直晓市路兴甪桥及其引线工程,澹台湖大桥、石湖大桥全线通车,构建了全区纵横交错、沟通各镇及工业区(园)的快速交通网络。城区完成宝带西路、水香街、先奇街、丹桂路、西塘北巷、月浜村双桥改造和吴中东路延伸段、夏莲南路延伸段、文曲路续建等道路工程,东吴北路改造工程也已全面启动。开工建设了灵山大桥、东方大道、东山大道等工程,配合苏州市做好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苏沪高速、苏昆太高速公路、友新快速路、苏震桃一级公路等工程。完成苏南运河部分河岸整治、苏申内港线航标改建工程,吴中港二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电力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完成110KV渡村变、35KV东山变扩建工程及110KV胥口新河变、110KV旺山变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亮化、美化工程继续拓展,新增城区绿化63.82万平方米。完成环太湖大道、东吴南路、南大外环线路灯建设和宝带路、龙西路等路段路灯改造及龙西小游园等亮化工程。完成水厂二期日供7.5万吨扩建工程。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和市容执法管理力度,城区面貌进一步改善。 环境保护 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完成苏嘉杭高速公路吴中道口、209、205省道、湖滨“七星揽月”、越湖路西段补绿工程及太湖西路延伸段、宝带东路延伸段、盘蠡路延伸段、东环路南段绿化工程,灵湖嘴景观公园建设顺利推进。改造农村危桥57座,封填地下水源井44眼,拆除复垦砖瓦窑厂55座,陆地取土受到严格管理。开山采石得到控制和规范并实施了尧南天然居、张桥山体复绿和万禄山宕口整治工程。公墓全面实施围栏管理,墓区绿化覆盖率达90%,依法取缔私办墓,公墓标牌得到整治,迁移各类坟墓3万多穴。城区实行长效管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市容市貌进一步好转。光福、东山污水厂和车坊污水厂二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行,胥口、开发区河东污水厂、甪直污水厂二期、木渎污水厂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开工建设了西城区污水采集系统工程。2003年,全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为74.0%,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是85.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6.7%,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3年,全区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战略,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 人口和就业 2003年末,全区城乡居民总户数183576户,总人口549137人。其中:男性271347人,女性277790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61429人,非农业人口187711人;出生人数4708人,计划生育率达99.59%,出生率为8.64‰,死亡率为6.73‰,自然增长率为1.91‰。年末外来暂住人中达21.5万人,比上年增长65.3%。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3年,全区职工年平均工资19160元,同比增长2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509元,增加2418元,增长23.96%;农民人均纯收入6686元,增加524元,增幅达8.5%。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00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77元,比上年增长0.8%。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6.9亿元,比年初增加28.6亿元,增长29.1%,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3117元,较年初增加近5000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5.9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7.0平方米。 社会保障 在进一步巩固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使)用土地农民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15万人,基金征缴率达92%,切实保障了全区1.92万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94万人,基金征缴率达97%。工伤、生育保险新增参保4.47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6500人,全年发放失业救济金1918万元。农村8.2万名符合农保政策的老年农民无门槛纳入农保体系,累计发放养老金4040万元,参保人数达11.1万人。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区共有1645户、3990人纳入低保,较上年增加537户、1189人。至2003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8.07万人,医疗保险9.31万人,工伤、生育保险6.17万人,失业保险7.26万人。 吴中区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