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绍兴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绍兴市绍兴县统计局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470万美元,下降95.6%,实际利用外资10230万美元,下降55.9%。非纺利用外资比重明显提高,合计到资6313万美元,占总量61.7%,比上年上升18.3百分点。非纺项目中三产服务业新批项目17个,占总数的51.5%,占比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

七、交通、旅游业

2009年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萧甬铁路柯桥城区段高架改造工程正式开工;绍诸高速绍兴县段征迁工作连续三次获得全市全线综合考评第一名,成功争取到投资达1亿元的陶堰互通立交项目,并由绍诸高速市指挥部全额出资建设;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全面开工,征迁工作走在全省最前列;104国道综合改造进展顺利;西上线、西南通道等山区重点工程全速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安保工程进展顺利;杭甬运河绍兴县段全线通航,柯袍线二期基本通车;轻纺城仓储物流中心一期工程主体结顶,并被列为交通部、省政府部省共建的五大重点物流基地之一;全县道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569.43公里,道路密度达133.3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公路路况、好路率稳中有升。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了新突破,公交事业政府扶持力度继续加大,调整完善30多条公交线路,开辟11条公交新线,夜公交覆盖城区、柯岩、华舍、安昌等,全县450辆城乡公交车100%为空调型公交车,城乡公交、城区公交、夜公交、镇街区域公交、市县公交、柯杭城际公交等线网更完善便捷、出行更优惠舒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绍兴模式”被誉为全省“交通十大模式”之一。全县公路客、货运输量均出现较大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39350万人公里,增长23.3%,货运周转量423325万吨公里,增长9.8%。

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大香林二期工程、王坛香雪梅海景区建设稳步推进,乔波室内滑雪滑冰馆建成投运,安昌古镇安康寺正式对外开放,鉴湖大酒店正式开业、汇金国际广场雷迪森大酒店、新天马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之中。加大市场营销、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成功举办了绍兴县春秋两届旅游节,进一步打响“稽山鉴水金柯桥、绿色时尚轻纺城”旅游品牌,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85.23万人次,境外游客13.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61亿元,分别增长16.6%、7.8%和18.6%。

八、财政、金融、证券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1.20亿元,增长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58亿元,增长13.1%。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地方税种大幅增长。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分别入库2.77、0.98、1.63和2.48亿元,增长185.3%、140.5%、53.4%和25.0%。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全年财政支出42.06亿元,增长23.7%,高于收入增长16.5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支出分别增长22.8%、30.0%、28.3%和33.0%,增速均快于全县财政收入增幅。

金融机构贷款增幅创近六年来新高。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1030.21亿元,同比增长25.5%,当年新增存款209.3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21.25亿元,增长18.7%,当年新增66.41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县人均居民储蓄存款达59076元。贷款余额794.94亿元,增长33.0%,增幅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为2004年以来年度增幅的新高。新增贷款197.42亿元,同比多增83.44亿元,是上年新增量的1.7倍。存贷比达77.2%,比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积极构建县镇两级新型担保体系,全县先后组建了16个新型融资平台,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8家,转贷基金8家,注册资本3.49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步推进,汇金公司增资扩股工作完成,增资2亿元,总运作资本达5亿元;新增1家小额贷款公司即绍兴县星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上市工作有序推进。新增上市公司3家,绍兴唐龙针纺服饰有限公司和绍兴绅花纺织有限公司在澳交所挂牌上市,分别首发募资约3200万和7500万元人民币;浙江众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买壳上市”。年末共有上市公司13家,累计募集资金4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日益强化。成功创建国家火炬计划绍兴纺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牵头创建的国家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已获得国家立项,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7家、市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区域科创服务中心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省农业科技企业2家,省级专业科技孵化器1家。企业科研攻关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112只、各级科技计划5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9项、省级科技计划41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1500多万元。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新增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省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3家。全年专利申请量为4428件,其中发明专利185件,增长17.8%;获国家授权专利2674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增长122.2%。纺织面料创意中心和服装家纺创意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引进中华网等32家企业签约入驻,注册资本达3600万元。

着力推进品牌大县建设。新增浙江名牌产品8只、绍兴名牌产品53只,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4只、浙江名牌产品47只,绍兴名牌产品175只。新增省著名商标8件、市著名商标18件,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6件、省著名商标99件、市著名商标223件。新增国内注册商标453件,累计有国内注册商标4738件;新增国际注册商标232件,累计有国际注册商标748件。

质量标准建设持续发展。全年共参与上级各类标准制订并发布37只,其中国家标准24只,行业标准13只。累计发布国际标准5只、国家标准93只、行业标准72只。

“学有所教”扎实推进。年末拥有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5.10万人,专任教师3308人;小学97所,在校学生6.02万人,专任教师2766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1.47万人,专任教师509人。其中各类民工子女学校17所,中小学外来民工子女在校学生3.5万人。完善教育经费保障,近10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县十五年教育普及率保持高位稳定,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7%,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初升高入学率99.0%。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19个镇(街道)全部成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示范镇,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95%。实施人利初中、柯北一小二期、鲁中柯桥校区、县特殊学校等新建扩建工程。改造塑胶田径场33个,新建风雨操场2个,基本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班班通”。新建新农村幼儿园10所,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学前教育先进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323名教师城乡交流任教,“优质轻负”素质教育经验全省推广,教育质量再创新高,高考上线5744人,上线率93.26%,比全省平均高出近11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农民培训工作联系县,在“2009年中国教育状况最满意城市”评选中列县级城市全国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