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旅顺口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装产量609万件,增长25.8%;家具产量2.03万件,增长56.1%;阀门产量2814吨,增长5.1%;水泥产量2.98万吨,下降25.3%。 产品开发:开发新产品82种,完成技术改造86项,6个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投资2.4亿元,已按期投产。 园区建设:旅顺经济开发区被列入大连市重点工业园区,长城、三涧堡等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年内共投入资金14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27亿元,占全区工业的25.5%;新入驻企业43家,其中,旅顺经济开发区、长城、三涧堡工业园区分别入驻21家、11家、11家。 五、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全区拥有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34家,与上年持平,其中一级1家,二级3家;签订合同金额88403万元,其中,新签合同额69651万元;建筑业总产值完成74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3592万元,所占比重为85.0%;竣工产值45525万元,下降21.1%;期末从业人员685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68人,人均劳动生产率10.17万元,增长66.2%。 房屋建筑: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2%,其中,新开工面积45.7万平方米,增长39.8%;实行投标承包面积62.0万平方米,下降24.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3万平方米,下降25.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8万平方米,教育用房5.2万平方米,所占比重分别为55.1%和16.1%;房屋造价3.6亿元,增长2.8%,其中,住宅造价1.7亿元。 六、旅游业 旅游效益: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其中,接待海外游客7.5万人次,下降14.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46亿元,增长8.9%,其中,门票收入6186万元,下降6.3%。 旅游设施:2005年,全区拥有星级饭店7家,同比增加3家,其中,三星级饭店4家;旅行社5家,增加1家;导游站1家。旅游干线和主要景区80%以上公厕达到国家标准;摊铺和拓宽改造太阳沟景区3.6万平方米路面和樱花园道路。继东鸡冠山景区、世界和平公园被国家确定为4A级景区后,白玉山景区也申报了4A级景区,并通过省、市初审;集农业观光、果实采摘、民俗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盛莱休闲农庄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世界和平公园海滨浴场被授予大连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称号。 旅游开发:投资1.9亿元,开工建设10个旅游项目。横山北普陀文化苑开门纳客,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对外开放;白银山温泉城、龙引泉森林公园、旅顺潜艇博物馆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旅游促销:积极推行“政府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参加旅游博览会、旅游交易会、旅游大篷车、旅游投资洽谈会,着力打造“温泉度假游、历史文化游、农家风情游、蛇岛生态游、海滨风光游、休闲体验游、室内场馆游、嬉水健身游”等特色旅游品牌。成功举办旅顺樱花节,推出七大主题旅游活动和七个特色旅游项目,接待海内外游客70.7万人次,同比增长20.6%;组织首届樱桃节和第二届渔人节等大型宣传促销活动。继续抓好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参加辽宁省第二届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我区选送的生物保鲜系列产品被评为10个金奖之一。 七、交通运输业 公路:全区拥有营运客货车辆5469辆,比上年减少98辆,其中,客运车辆851辆,货运车辆4618辆,分别增加17辆和减少115辆;出租轿车655辆,占营运客车的77.0%。新增、延伸公交线路3条,更新公交车6台,更新公交站牌110个;公路客运量1893万人次,增长8.7%,增幅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3072万吨,增长4.2%,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客、货运周转量32890万人公里和3714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0%和2.6%。总造价1亿元、全长4.6公里的姜水路和总造价4300万元、全长3.9公里的信盐路已分别完成路基总量的35%和60%。全年公路养护里程222公里,其中,国道39公里,县道119公里,乡道64公里;平均好路率75.3%,其中,国道、县道、乡道的平均好路率分别为100%、70%、70%;实现标准化养护64公里,绿化里程178公里,占总里程的80.2%;优等路和良等路的比例达76.6%,道路的管养水平已跻身全市行业系统前三名。土羊高速公路动迁和征地补偿等前期工作已结束。 铁路:铁路客运量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6.7%;货运量318万吨,下降16.3%,其中,发送量、到达量完成246万吨和72万吨,分别下降12.1%和28.0%。渤海铁路轮渡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7亿元,铁路路基工程基本完工,轮渡码头已经建成。 航运: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40万吨,比上年增长38.6%;引进7条排水量2.6万吨注册船舶,增加税收120万元。 八、邮电通信业 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总量完成3.35亿元,比上年增长62.6%。 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685万元,增长0.1%。邮政函件188.9万件,下降10.0%;特快专递4.48万件,下降4.1%;定销报纸355.2万份,增长6.9%;杂志26万份,下降9.7%;国内包裹4.7万件,下降4.1%;集邮42.1万枚,下降72.1%;邮政储蓄平均余额52349万元,增长40.4%;农村投递线路长度(单程)130公里。 通信:业务总量完成3.18亿元,增长68.3%。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9.5万户(含小灵通);全区电话普及率44.8部/百人。 九、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132万元,比上年增长6.2%,同比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 商业开发:商业中心区档次进一步提升,消费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大商新玛特落户我区,三涧堡综合市场投入使用,新屋百货完成升级改造;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连锁超市30家,新建便民连锁店5家,全区便民连锁店已累计发展到280家。 居民消费:全面实施“放心食品工程”,设立6个监测点,对蔬菜、粮油、酒类、水果等实行市场准入,粮油市场监测率和酒类上市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99%;粮油储备管理达到市级标准,供销大厦等5家企业被评为大连市百姓满意店,水上人间等3家餐饮企业被评为大连市名菜店。 消费构成: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完成10391万元,下降69.1%;民营经济完成150741万元,增长27.7%。按行业划分,批零贸易业实现130920万元,增长9.1%;餐饮业实现30212万元,下降4.6%。按消费结构划分,吃的商品67677万元,增长2.5%;穿的商品32225万元,下降3.8%;用的商品56397万元,增长22.8%;烧的商品4833万元,下降22.3%。 集市贸易: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4451万元,下降16.7%,连续第二年呈现回落趋势,其中,水师营市场、文化街市场、商城的降幅均在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