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旅顺口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7)

2010-02-04 大连市旅顺口区统计局

社会福利:实施“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完成街道老年活动中心4处,新建养老院1所,成立社区老年星光之家20处,室外活动场所32处;200个家庭为247名老人办起家庭养老院。截止年末,全区拥有社会福利机构22个,床位数1676张。

双拥共建: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活动,为驻军部队办了12件实事,其中,帮助部队建设综合训练场和水兵健身房;赠送图书3000册;组织优秀教师和抗日老战士到部队“谈读书,话人生”为主题的演讲和事迹报告;为7名生活困难的部队复员干部解决取暖费和办理下岗失业证,为232名重点优抚对象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接受退役士兵131人,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119万元,义务兵优待金20万元,城市退役士兵生活保险金13.3万元。

社区建设:全区23个社区重新划分为13个社区,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91人,其中,女性71人,平均年龄40岁,党员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63%和55%;选举社区代表912名,居民小组长535名。目前社区居委会办公及活动用房面积达到5731平方米,每个社区用房平均达到400平方米;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并办理了保险,对以退养无固定收入的老居委会干部给予月生活补贴。继续开展“双评议工作”,100%村委会做到民主评议村干部,50%村做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资。

二十二、产权改革

行政:共取消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项目125项,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35个部门229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集中办理;212名科级干部通过竞聘走上新的岗位,并开展社会公开测评。

事业:全区现有事业单位217个,比上年减少19个,人员编制6058人,减少241人,其中,实有人数6001人,减少229人。

企业:区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产改率达99.9%;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有序进行,成立了以区级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二十三、工会、残联

工会:举办全区焊工大赛,参赛职工1000余名;组织1.35万人次的车、钳、铆电焊工种的技术培训,评选出十项技术能手120名,表彰十大优秀女职工和岗位建功标兵32名;各级工会组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740条,被采纳361条,技术革新26项,为160名市劳模增发生活补助;清理拖欠工资90余万元;结扶贫对子743对,救助526人次困难职工家庭,新结助学对子57对;举办5次用工洽谈会,提供用工岗位8000个,达成意向677人,推荐就业项目100个,安置下岗职工就业408人,实现基地安置就业200人;新建区域性职代会25家,覆盖企业370家;成立4家地方总工会,新建企业工会32家,发展会员5300名,其中,外来工入会2000名;解决劳动争议纠纷195起,结案率98%,接待来信来访、热线电话1218人次,提供政策咨询618人次;处理伤亡、重伤事故13起,因工死亡9起。

残联:为112名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继续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区”建设工作,全年共完成复明手术42例;培训残疾人469人次,安置219名残疾人就业,就业安置率稳定在100%;新铺盲道3公里,建设坡道20余处;组织残疾人运动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通旅顺口区残疾人联合会网站;“两节”期间,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1000余户。接待来访残疾人26批次42人次,处理残疾人来信来电来访58件,法律援助4件,结案率100%。

二十四、共青团、妇联

共青团:以“新时代先锋”为主题,开展“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座谈会、报告会、长跑比赛等形式,纪念“一二.九”运动70周年;为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组织举办了“旅顺口区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各基层组织以活跃文化生活为目标,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周和技能大赛等活动100余次;建立青年创业培训基地1处,实名制培训青年130人,有近40人实现了自主创业;新建团组织6家,建立青年中心2家;开展“一助一”长期结对、助耕包户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结成献爱心帮扶对子50个,为245名学生募集助学款近8万元。目前全区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9372人,志愿服务基地125个,3个青年集体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

妇联: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举办了“和谐旅顺家庭才艺大赛”,百余个家庭参赛,近3000人参与;建立致富信息网点35个,3640名农村妇女参加三级网络培训;开展“三八绿色”会战30余次,出动人力1万多人,栽植各种树木57万棵;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妇女就业270人,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女性比例达到70%;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总结表彰1000户健康家庭和100户健康家庭标兵户,评选推荐了10个大连市文明家庭;“巾帼建功”常抓不懈,推荐表彰了5个巾帼文明示范岗、2个巾帼文明标兵、1个省三八红旗手,推荐了1个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二十五、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2005年,全区共有居民80277户,比上年增加811户,其中,城区36301户,增加219户。户籍人口207316人,减少159人,其中,男性102798人,女性104518人,人口性别比为98.35:100(女性人口为100);在总人口中,18岁以下28981人,18岁—35岁48694人,35岁—60岁94743人,60岁以上34898人,所占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0%、23.5%、45.7%、16.8%,与上年相比,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迁入人口806人,迁出人口401人;非农业人口131477人,比上年净增723人,城市化率由63.0%提高到63.4%。

计划生育:全年出生人口1056人,出生率为5.08‰,其中,男孩549人,女孩50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8:100;死亡人口1495人,死亡率7.19‰;人口自然增长率-2.11‰,同比下降0.44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9.4%;已婚育龄妇女41990人,节育率85.73%;女性初婚922人,其中,23岁及以上825人,晚婚率89.48%。

人民生活:2005年,城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9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7617元,增长10.2%,家庭经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所得收入占全部现金收入的比重已达52.6%。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26元,增长2.5%,其中,食品消费3005元,增长14.7%,杂项商品和服务、衣着、交通和通讯分别增长51.2%、21.9%、19.6%,恩格尔系数为42.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49元,增长19.5%,其中,食品1851元、衣着492元、医疗保健678元,分别增长48.0%、56.7%、34.5%,恩格尔系数为35.3%。年末城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302.33万平方米,增长11.6%,其中,自有住宅296.93万平方米,住房自有率98.2%,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6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73平方米,增加0.92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60.5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360.5万平方米,分户改造6万平方米,总面积161.2万平方米;增加物业管理面积15.6万平方米,管道液化汽新入户4564户。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7.6亿元,增长12.3%,增幅同比提高了4.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