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罗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5-10 德阳市罗江县统计局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1.11 -2.63

出栏生猪 万头 40.8 5.6

出栏家禽 万只 724.95 12.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经济迅速恢复,增长已超过灾前年度水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含树脂)达70户(本年净增4户)。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02亿元,工业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35.2%(已超过灾前07年增长34.5%的水平);主营业务收入54.04亿元,增长46.8%;利润总额11895万元,增长688.3%;利税总额26162万元,增长135.3%。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1.12亿元,总产值现价同比增长77.11%;主营业务收入30.89亿元,增长80.72%;利润总额9110万元,增长81.37%;利税总额16368万元,增长94.51%。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为280108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7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8.31%。

六大优势行业加快发展,撑起我县工业经济的脊梁。全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元件制造业六大优势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5%,同比增长35.3%。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1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63.7%;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2.9%;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48.6%;塑料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37.4%;电子元件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5亿元,增长36.3%。

重点骨干企业增长较快,对工业发展贡献突出。全县累计产值超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有7户,共计完成总产值32.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9.1%,同比增长41.4%。

全年新产品产值0.22亿元,下降26.7%,新产品产值率0.4%,下降0.9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2,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率104.7%,降低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0.9%,提高4.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2%,提高1.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7次,全县劳动生产率178490元/人,增加64409元。

全年投入技改资金14.34亿元,同比增长38.21%。金路树脂40万吨填平补齐、四川玻纤年产7000吨特种玻纤纱等60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主要产品产量大增。烧碱22.6万吨,同比增长37.8%;PVC树脂31.3万吨,同比增长36.1%;配混合饲料2.53万吨,同比增长73.6%;水泥59.3万吨,同比增长356.9%;纸制品3.2万吨,同比增长113.6%;大米19.7万吨,同比增长51.1%;朔料制品2.6万吨,同比增长30.8%;玻璃纤维纱1.0万吨,同比增长60.6%。

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7亿元,同比增长23.5%。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个,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81万平方米。

四、恢复重建与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灾后恢复重建进度加快。重建项目共454个,总投资97.45亿元(其中:省考核目标453个,计划总投资85.11亿元,另农村项目1个未纳入考核)。

自灾后恢复重建以来开工项目427个,已竣工305个,累计完成投资74.12亿元,其中:城镇住房完成13.73亿元(完成84.27%),农村住房完成14.78亿元(完成119.8%)。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16亿元,同比增长308.5%。全县50万元以上投资施工项目284个,同比增加139个,增长95.9%,其中新开工项目266个,同比增加154个,增长158.76%,本年新开工项目占全年施工项目比重达93.66%。全年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0.75亿元,增长814.37%;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4.34亿元,增长38.28%;农户投资完成14.15亿元,增长232.6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97亿元,增长132.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9.99亿元,增长141.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19亿元,增长630.9%,二、三产业投资结构比重高达95.1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旺盛,零售总额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5亿元,同比增长21.65%。其中:县的零售额3.91亿元,增长17.09%;县以下零售额5.24亿元,增长25.29%。分行业看,批零商贸业、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分别增长21.24%、22.42%和41.1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增长32.40%,集体经济下降37.49%、个体私营经济增长26.47%、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增长21.03%。

六、对外经济

2009年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引进内资项目72个(省外25个、市外48个、市内24个),协议合同金额61.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69亿元(省外26.34亿元、市外30.625亿元、市内2.06亿元),市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85%。市外项目48个,协议引资61.65亿元,到位内资30.63亿元,同比增长95.02%(其中:工业项目25.26亿元,增长101.12%);市外项目中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2000—5000万元项目18个;5001—10000万元项目5个;1—2亿元项目2个;2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

外资到位资金1006万美元,增长24.2%;进出口总额1240万美元,增长74.2%(其中:出口1175万美元,增长108.7%)。

七、交通、邮电

2009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57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71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2.1%,等级公路比重比上年提高1.6,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22公里,年均公路综合好路率达85%。完成了罗吴路、河黄路、谭秀路三条通乡公路31.9公里;文广路红岩大桥、慧广路蟠龙大桥危桥整治工程;魏家湾渡改公路桥136米建设任务;调元场镇8500平方米沥青混凝土铺筑;安罗路9公里划标线;G108线28KM干线公路灾后重建工程;农村公路101.7公里(其中县道40.2公里,乡道50.8公里、村道10.7公里)灾后重建任务;1个县级客运站及9个乡镇客运站灾后重建任务;全县有149辆客运车(其中出租车42台),货运车1459辆(其中货运148辆)。

邮电通信保持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2亿元,增长56.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15亿元,增长31.7%;电信业务总量3.77亿元,增长55.7%。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72万户,下降53.2%;移动电话用户12.8万户,增长19.7%;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1.1万户,增长80.3%。

八、旅游业

2009年,依托“十点五线”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旅游,全县旅游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接待游客91.4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人数276人),同比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外汇收入19.78万美元。开展“魅力乡村·美丽罗江”等主题培训班,全年培训旅游从业人员310人。完成旅游招商引资总额11718万元,形成旅游固定资产6800万元。农家乐星级评定,已有8家农家乐通过星级初评;成功举办“新年到我家、团年到农家”、“罗江人游罗江”、“千辆自驾车游罗江”、“十大旅行社踏罗江”等活动,首次编辑出版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罗江旅游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