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罗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1-05-10 德阳市罗江县统计局

突出抓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网上采购占药品采购比例99.6%。

十二、城建和环境保护

县城区年末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城市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5800平方米,完成1500米小区道路、600米绿化带改造,建成垃圾中转站1座,完成1200米社区道路和城市断头路建设,完成天台湖东岸“银发产业园区”市政道路1.2公里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加大了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力度。2009年,分别将罗江晨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罗江县水泥厂纳入省控和市控挂牌整治企业。罗江晨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49.54万元新建废水处理系统对生产废水进行治理,项目的建成每年可减少COD排放58.8吨、氨氮4.9吨,并将生产废水全部循环使用;罗江县水泥厂投资130万元增加一套除尘系统,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500吨。2月份万安纸厂整厂关闭,该厂的关闭削减了COD30吨;四川玻纤公司通过煤改气项目,燃料90%以上使用天然气,削减了二氧化硫140余吨;金路公司采用循环硫化床锅炉及在全县范围内禁烧高硫煤;还加大了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审批建设项目共44个,总投资3.6亿元,环保投资1349万元,无一件越权审批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建项目,否决了4余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100%。农友养殖场实现了养殖粪便零排放。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4个点位、3个主要项目,完成全年的大气监测任务,获成果数据108个,县域地表水为市控监断面,共获得监测数据17个。罗江县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出境水质总磷、溶解氧达到国家三类标准,噪声昼间51分贝、夜间45分贝,达到国家城市一类标准。

十三、人口与安全

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县出生人口2170人,死亡人口15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32‰。年末总户数92137户,总人口2467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763人,农业人口203031人;18岁以下37783人、18-35岁63185人、35-60岁101365人、60岁以上44461;男性人口128459人,女性人口118335人,性别比为108.6:100。全县城镇化36.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全县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55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8%;死亡16人,与去年同期(死亡22人)相比下降27.3%;受伤人数18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5%;直接经济损失107.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6%。

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实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31元,比上年增加1601元,增长15.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98元,比上年增加415元,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231元,比上年增加1621元,增长15.1%;人均消费支出9699.6元,增长12.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4.7%,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率(恩格尔系数)为45%,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居住支出增长16.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19.9%;医疗健康支出增长21.3%;科教化娱乐增长10.6%,交通和通讯增长23.2%。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98元,比上年增加415元,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35.56%,家庭经营纯收入下降4.61%、财产性纯收入下降12.2%,转移性纯收入增长增长52.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60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729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3%(即恩格尔系数),比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下降2.56%,居住支出增长67.99%,交通通讯增长27.53%,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支出下降22.91%。

贯彻落实各项富民惠民政策,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年末城镇、农村低保人员分别为6912人和6597人,人均月补差分别为125元和45元,实现应保尽保,发放低保资金1362万元。5个敬老院达到省级标准,集中供养“五保户”1597人,人均月供养标准达到100元。红层找水打井2243口,解决1.9万人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新建沼气池和完成“改厨、改厕、改圈”4500户。新增城市廉租房4000平方米。加强政务、信访群众接待、惠民帮扶“三大中心”建设,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县政务中心正式办公。

到达退休年龄征地农转非人员1529人;办理2800余人劳动年龄段人员的养老保险,办理警安学院及金山工业集中区、金山加油站新增农转非人员1060人的养老保险及部分住院医疗保险。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已有1.28万人参加了居民医疗保险。城镇新增就业2205人,其中705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了再就业,161名“4050”等救助对象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年无“零就业”家庭。各项保险参保人员累计42380人,基金征收9224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覆盖12356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收6700万元;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3733人;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征收1104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11166人,医疗保险基金征收117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员达7001人;工伤保险基金征收105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员达5835人;生育保险基金征收6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员达2289人,失业保险基金征收85万元。确保全县320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和912名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24个,为进城务人员办理《求职登记证明》2394个,为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1760人。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素质和就业能力2000余人次。地震后,免费办理《援助优惠证》13061个;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岗位补贴标准均按全市最低工资标准550元执行,落实2005人在公益性岗位就业,补贴189万元。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罗江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