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南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1-09-19 韶关市南雄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准入机制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我市保险事业稳步推进,中保、人寿、平安、新华、太平洋等保险公司鼎立保险市场。全年保费收入7734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31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6103万元。支付各项赔款给付201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款1141万元,增长7.7%;人身险赔付877万元,增长11倍。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我市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科技成果的转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科技队伍稳定,科学技术得到重视和应用,科技贡献率提高。全年举办科技交流会8次,交流会参加人数900人次;举办科普讲座9次,科普讲座参加人数820人次;8篇科技论文获奖,21个科技项目攻关,全年专利申请38件。逐步建立和完善特色产业的标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创新结合发展,全面提升产品产量总体水平。全市各类工业品牌1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个,广东省着名商标1个,区域品牌11个。

教育强市创建稳步推进。2010年,我市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加强优质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普九”、“普高”工作成效明显。教育强镇工作顺利推进,黄坑、主田两镇通过了省专家组验收。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安全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教学资源不断优化。全市普通学校(含幼儿园)137所,其中小学71所,普通中学21所,幼儿园45所。坚持依法治教,加快发展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普通学校专任教师4527人,年末共有在校学生7.35万人,其中在校初中学生2.02万人,当年毕业6423人;普通高中当年招生3269人,在校高中学生0.99万人,当年毕业3234人;小学当年招生5107人,在校学生2.85万人,当年毕业537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6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8%。

教育事业取得骄人成绩。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高考成绩名列韶关市前列。全市高中毕业考入大专院校2856人,其中:本科917人,专科1939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718人,其中本科210人,专科508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广泛深入开展“全民读书”、“孝廉”文化进农家活动,启动了全民读书和“读书漂流”活动,完成了184家农家书屋建设,增加图书26万多册;积极做好“韶关好人”评选工作、“迎亚运、创五优”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文明水平。

行政服务和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开展了系列“一诺千金为发展”、“受了表扬,我们怎么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并举办演讲比赛。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审批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效能稳步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工作问责制,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不断进步。开展了广场、社区、学校、企业文化系列活动,市采茶剧团、金叶、夕阳红艺术团等演出团体为全市人民献演了众多精彩节目。组织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第二届红歌大赛活动,在全市掀起一股“唱红歌、传承苏区精神,扬正气、争做道德公民”的社会热潮。全年送戏下乡85次,参与人次11万多;送书下乡134次,赠送图书4000多册;送电影下乡1380场次。开展文化活动35次,《采茶童娃舞雄州》获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银奖,《孟管当砸缸》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品组三等奖。创建文化强市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有线电视新增用户2700多户,用户总数达5万户。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工作。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项目也已经全面启动。市图书馆藏书8.02万册。全市拥有名胜古迹和文物保护区26处。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拥有体育场12个,250米田径场28个。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马丽芸获广州亚运会女子小轮车赛冠军。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全市各单位举办各类运动会48次,参加比赛人数达3.42万人。老年体育健康发展,在市区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老年体育人口达50%。

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开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监督进一步加强,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预防保健工作成绩显着。切实加强了疾病的防控工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认真开展问题奶粉清查工作,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检查,认真开展禁止使用硫磺熏制辣椒专项整治,确保了亚运残运会期间食品安全。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8个,其中医院21间,医院病床位945张,医生、卫生技术人员920人,其中:医生人数293人、主治医师以上人数163人;医院、卫生院诊疗人数63.32万人次,婴儿死亡率0.0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088%,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100%,发放医疗补助金5329.8万元。无偿献血工作稳步开展,全年参加无偿献血总人次为2130人次,总献血量为42.6万毫升,荣获韶关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称号。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持续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人口47.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49万人,占总人口的81.7%;非农人口8.61万人,占总人口的18.3%;年末总户数13.54万户。全市常住人口38.09万人(省下管一级数据)。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保持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创建“两无”活动,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全国100个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县(市、区)之一。全市落实计生“四术”6572例,现有已婚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8.69万例,节育率为86.19%。全年出生人口(计生口径)5903人,人口出生率为12.36‰,政策生育率为95.14%,死亡率5.13‰,自然增长率为7.23‰,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的人口包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