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南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雄市统计局 2011年3月15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突出“调整结构,提升水平,三产联动,做大总量”工作主线,抓集聚、促产业,实施重大工作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问题和难题,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较快的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消费市场繁荣,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基本实现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69亿元,增长3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01亿元,增长12.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5%、26.1%和44.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1%、50.4%和39.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 价格指数总体提高。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高于上年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2%,高于上年7.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2.8%,高于上年6.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价格指数为102.6%,高于上年2.6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9%,高于上年6.5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09.5%,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552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67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4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695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2%、101.9%、116.3%和106.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1%以内。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各类企事业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上升。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4.05亿元,比上年增加0.58亿元,增长16.7%。其中国税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3.6%;地税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24.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财政自给率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待优化;产业转移园对经济增长贡献有待提高,重大项目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有待增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二、农业 2010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省和韶关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始终把“三农”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抓改革、促统筹”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以强农惠农为根本目的、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农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7.6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种植业产值17.45亿元,林业产值1.62亿元,牧业产值7.11亿元,渔业产值1.0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3.2%、7.3%、3.9%和3.2%。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6.65亿元,比上年增长5.0%。 特色农业发展加快。按照《南雄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围绕特色农业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促进我市特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重点发展了11.87万亩优质烤烟;以金友公司为龙头,以优质稻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种植优质稻25万亩;发展种植了5000亩有机稻;在百顺镇发展罗汉果产业,种植700亩,效益初步显现;以永骏食品厂为依托,在非烟区种植甜玉米2万亩;成立鱼鲜、鑫岭南、友联等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香菇生产300多亩。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新建新农村示范村25个,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 粮食产量连年增长。2010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达56.69万亩,比上年增加1.95万亩,增长3.6%;粮食综合平均单产407公斤,比上年增加11公斤,增长2.8%;粮食总产量23.05万吨,比上年增加1.84万吨,增长8.7%。商品粮达到15万吨,被国家和省确定为“产粮大县”。 烟叶产业进一步巩固。我市以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采取有效措施,减低洪涝灾害对烟叶生产的影响,2010年,黄烟生产稳定。全市黄烟种植面积达14.81万亩,收购烟叶30.62万担,收购金额2.34亿元,为我市提供了5167万元的财政收入。 畜牧业平稳发展。2010年,我市畜牧业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有力拉动下,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生产形势良好,畜牧业生产整体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全市肉类总产量达3.62万吨,同比增长7.4%;禽蛋产量0.28万吨,同比增长5.0%。以华农温氏畜牧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生猪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年末生猪存栏为26.9万头,同比增长7.9%;家禽存栏为131.8万只,同比增长6.5%;全年生猪出栏为38.29万头,同比增长9.5%;家禽出栏为565.8万只,同比增长4.4%。 渔业生产持续稳定,水果种植面积增加。年末实有水果种植面积达3.94万亩,水果总产量1.6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9%和8.0%。水产品总产量达1.38万吨,同比增长4.3%。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基本完成了林地所有权证、使用权证的发放工作,积极创建林业生态市,着力抓好生态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明显。当年完成造林面积31068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万亩次,四旁(零星)植树51.76万株,更新造林3615亩,木材采伐量为4.47万立方米,毛竹砍伐394.4万根。全年完成林业产值1.6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