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向莆铁路(福州段)等铁路项目加快建设;福州南出口连接线工程试通车,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基本建成,甘洪路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林浦大桥、淮安大桥基本建成,三环路实现主线贯通;长乐机场扩建停机坪项目完工;地铁1号线站点建设全面启动;福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长乐滨海污水处理等项目建成投产;高山风电二期、长乐午山风电场、福清泽岐风电场等项目已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福清核电站建设加快。 城乡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着。年末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32.12平方公里。新建和改扩建城市道路23条,年末城市8米以上道路总长度870.2公里,道路面积2169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150万平方米。公共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年末市区共有公交营运线路261条,公交营运车辆3930辆;本年新增更新公交营运车辆785辆,新辟线路40条,调整线路41条,延长服务时间线路45条,延伸公交线路85.3公里,公共交通网覆盖面不断拓宽,公交车日客运量达200.7万人次。全市共有各类出租车6002辆,本年新投入使用出租车350辆。新型CNG公交车、出租车在市区投入运营,公共便民自行车系统在鼓楼区投入使用,低碳环保成为公共出行亮点。城市供电、供水、供气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区共有自来水厂8座,日综合生产能力154.5万吨,全年供水总量39305.3万吨,其中生活用水21151.99万吨。液化气供气总量7.30万吨,其中家庭用气3.56万吨,城市气化率99.82%;天然气供气总量9794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3117万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294.59亿千瓦时,增长11.48%,其中:居民用电61.76亿千瓦时,增长4.67%;工业用电175.05亿千瓦时,增长11.27%。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宜居品质日益提升。改造228条城区支路街巷、31座普通公路危桥;加紧推进75条内河综合整治,重点打造12条重要景观河道,白马河、安泰河、晋安河等部分河道整治效果显现;建成了湖滨支路、乌山路、白马南路、华林西路和六一北路等5条城市林荫景观道,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畜禽养殖整治有序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专项治理成效明显,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6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和7个市级示范性小城镇建设加快,13个试点镇本年在建项目204个,完成投资149.23亿元。全市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60公里,年末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8%。新建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800个、乡镇卫生院5所,村卫生所686所,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心4个,农村健身路径251个,新建户用沼气池2300口,改造卫生户厕1.44万户,解决19.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贸易、旅游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6.77亿元,增长19.9%。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增长,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24.14亿元,增长20.1%;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2.62亿元,增长15.7%。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979.38亿元,增长30.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1.6%。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2.2%,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9.1%,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7.5%。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内需,全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128.85万台,销售额48.03亿元,分别增长103.1%、103.2%;家电下乡销售量43.52万台,销售额10.2亿元,分别增长20.4%、31.1%。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建设改造“农家店”109家,新建农家店配送中心2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0个,政府扶持新建便利店80家。年末共有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20个,总面积284.4万平方米;连锁经营企业101家,连锁网点3254个。“菜篮子”生产基地供应能力充足,全市共有生猪直控基地31个,年出栏量77万头;禽蛋基地22个;蔬菜基地面积8700公顷,蔬菜基地产量92万吨。共有31家企业9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使用权,72家副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会展业快速发展。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22场,其中全国性会展17场,总展览面积211万平方米。成功举办了海峡(福州)渔业周暨渔博会、中国(福州)动漫消费电子展、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第1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等大型展会,带动了广告、住宿、餐饮、旅游、通讯、购物、交通、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第66届医博会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企业参展,展会面积达11万平方米,招展5795个展位,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万名专业代表和观众前来观展,规模创福州市之最。 旅游业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坚持文化、特色、产业联动,充分挖掘多元化旅游资源,实现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三大品牌发展新突破,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闽都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安泰河、白马河、晋安河三大内河文化旅游休闲带初见雏形,贵安、桂湖、中心城区三大温泉旅游片区建设步伐加快,福州温泉集群初具规模,环福州温泉休憩圈初步形成,首届福州温泉旅游节、第二届海峡(福州)温泉旅游文化节引发“温泉热”,展现“中国温泉之都”独特魅力。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756.25万人次,增长17.5%,其中境外游客76.17万人次,增长9.0%。全市共有星级宾馆饭店65家,客房共计10547间。 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170项,合同外资金额17.70亿美元,增长5.78%;实际利用外资(按验资口径)12.77亿美元,增长7.78%。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347.25亿美元,增长41.16%,其中进口总额105.94亿美元,增长27.87%;出口总额241.31亿美元,增长47.91%。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86.13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155.18亿美元,分别增长5.92%和89.64%。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实现出口额117.38亿美元,增长130%。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70.88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69.20亿美元,分别增长95.19%和1.33%。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92亿美元,下降9.63%,机电产品出口98.82亿美元,增长21.65%。从出口地区看,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欧盟、东盟、拉丁美洲、日本和香港等地。 继续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境外投资发展势头良好,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1项,协议投资总额2.39亿美元,增长19.4%,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2.13亿美元,增长27.0%。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金额0.46亿美元,下降23%;完成营业额0.35亿美元,增长54.9%;年末在外人员3620人,增长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