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交通、邮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427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337公里,福州港生产性泊位125个,福州空港国内航线(含港澳台)66条、国际航线5条,基本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港、空港为主构架、主通道、主枢纽的综合性、立体化交通体系。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货物运量中,铁路货物发送量361.73万吨,增长7.7%;公路货物发送量9600.28万吨,增长14.37%;水路货物发送量6061.57万吨,下降1.79%;民航货邮吞吐量8.76万吨,增长10.36%,其中货邮出港量5.14万吨,增长8.68%。旅客运量中,铁路旅客发送量1524万人次,增长16.14%;公路旅客发送量17542.54万人次,增长3.81%;水路旅客发送量71.74万人次,增长28.91%;民航旅客吞吐量719.68万人次,增长11.12%,其中旅客出港量368.68万人次,增长11.08%。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8218.26万吨,增长15.3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318.75万吨,增长22.02%;集装箱吞吐量166.02万标箱,增长12.90%。两岸交流往来更加频繁,空中直航往返台湾航班3007架次,增长89.84%,客流增长势头迅猛,旅客吞吐量32.10万人次,增长51.74%,货邮吞吐量0.38万吨,增长90.72%;对台直航集装箱吞吐量31.58万标箱,“两马交流”客运直航1212航次,旅客吞吐量3.95万人次。 邮电业务平稳发展,全市邮政业务收入5.72亿元,增长13%;电信业务收入91.46亿元,增长9.9%。年末全市共有邮政局(所)227处,邮路总长度1105公里。年末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337.2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93.51万户;IC卡公用电话0.93万部;移动电话用户821.77万户。互联网日益普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7.27万户,增长23.78%,新增用户20.61万户。 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25家,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235个;共有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福州设立分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本外币,下同)6910.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625.06亿元,增长8.98%;单位存款余额3634.48亿元,增长14.29%。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190.73亿元,增长21.9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019.56亿元,增长25.57%。 证券市场稳定,期货交易遇冷。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8家,总市值2703.71亿元;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82家,股民资金开户总数153万户,其中本年新开户数16万户,股票、基金交易额21817.77亿元,增长5.99%;共有期货公司2家,期货营业部24个,期货交易额27335.52亿元,下降4.25%。 保险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383个,外资保险机构在福州设立8家分公司和2个代表处。全市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4.91亿元,增长10.3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23亿元,增长18.41%;人寿险保费收入64.85亿元,增长4.85%;健康险保费收入8.14亿元,增长16.73%;意外险保费收入2.70亿元,增长21.52%。保险业务赔付支出34.43亿元,增长39.30%,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0.59亿元,增长44.05%;人寿险赔付支出8.40亿元,增长37.19%;健康险赔付支出4.62亿元,增长28.55%;意外险赔付支出0.82亿元,增长16.09%。 教育、文化 新建和改扩建23所中小学,完成522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技安工程三年建设任务,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共有高等学校31所,专任教师2.72万人,在校大学生29.27万人,研究生1.7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1所,专任教师0.48万人,在校生17.02万人;高中104所,专任教师0.84万人,在校生10.95万人;初中268所,专任教师1.55万人,在校生19.87万人;小学1013所,专任教师2.45万人,在校生43.25万人。年末共有市级示范园38所,省级达标中学59所,其中一级达标中学14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12.7%。共有民办小学19所,民办普通中学34所,民办职业中学13所,民办高等学校12所,民办高校在校生7.03万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惠城乡百姓。海峡图书馆、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海峡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落成开馆,“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成为全国首家生态(社区)博物馆。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之后,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市共有市级、县级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071场次;电影院19个,剧场、剧院2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收藏文物2.33万件;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312.58万册;乡镇综合文化站173个,农家书屋2195个。全市共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自办广播节目11套,其中:市级广播节目4套、县级广播节目7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26%;自办电视节目6套,其中:福州市电视台5套、福清市广播电视台1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0%,行政村电视联网率83.71%。共有有线电视用户171.05万户,增长7.86%,有线电视入户率91.08%;数字电视用户53.70万户,增长18.60%,数字电视入户率28.59%。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文化项目产业化、特色文化品牌化的理念,打造文化产业发展集群。芍园壹号文化创意园、榕都318文化艺术创意街区、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发展势头正劲,海西创意谷、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海峡(时代华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创意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和1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177.8亿元,增长2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 卫生、体育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建成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基层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设社区医疗康复体系。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935家,其中医院85家;卫生机构床位2.6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07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0万人,其中医生1.54万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4.27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41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卫生技术人员1258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28个,卫生技术人员913人;乡镇卫生院119个,卫生技术人员4136人。基本公共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35.98万人,参合率达9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