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 2012年3月19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认真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新契机、新动力,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发展定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协调,为民惠民,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 综合 2011年,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37.50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1672.19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0:44.9:46.1调整为8.7:46.5:44.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55.5%和41.7%。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144元,增长11.9%。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506.01亿元,增长25.7%;地方财政收入320.04亿元,增长29.1%;地方财政支出365.32亿元,增长39.2%。 农业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09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44.7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5.8亿元,增长5.2%;牧业产值74.6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299.6亿元,增长4.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0.3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0.0万吨,下降1.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产、果蔬、食用菌、茶叶、竹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全市食用菌产量11.7万吨,增长9.5%;茶叶产量1.8万吨,增长9.6%;肉、蛋、奶总产量40.5万吨,增长2.4%;蔬菜瓜果产量299.5万吨,增长3.7%;水果产量38.0万吨,增长9.0%。渔业生产在生态养殖、高优养殖上取得突破,全市水产品产量185.0万吨,增长4.5%。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向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全面推进。福州茉莉花、橄榄、福桔等特色农产品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福州被授予“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年末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9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2家,年产值突破400亿元。全市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4个。榕台农业合作拓展加深,全年新批准台资农业项目16项,总投资4800万美元,增长5%;榕台农业合作从单纯的生产合作,逐步向资金、品种、技术、市场、经营管理、科技人才等多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发展。 工业、科技 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全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5873.36亿元,增长15.8%,实现工业增加值1390.05亿元,增长16.1%,占全市GDP的37.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8%。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36.50亿元,增长16.1%;企业整体规模显着提升,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88家,其中:产值超过十亿元的有94家,产值超过五十亿元的有15家;企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16.29亿元,增长23.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7.38%,内涵式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7.13%,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加速向南北“两翼”集聚,南北“两翼”四县(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8.60亿元,增长19.1%,占全市比重51.8%,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37%;重点工业项目动建速度加快,88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97项重大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全市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1.14亿元,增长32.8%。重工业领跑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重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84.14亿元,增长17.7%;轻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52.36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的35个行业大类中,34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其中19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4个行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纺织化纤、冶金等主导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纺织服装、化纤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861.95亿元,增长19.1%;冶金及冶金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662.09亿元,增长27.5%。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年末全市共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3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项目68项,其中国家级6项;火炬计划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10项;全市专利申请量7402件,专利授权量4773件,其中发明838件,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196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4.38亿元,增长36.7%。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2家(含公示期间企业),增长23.4%,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1869亿元,增长18.0%。各类高新技术园区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年末福州软件园拥有软件及电子信息等各类企业424家;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入驻企业55家;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企业126家;福州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21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98.7亿元,增长11.12%,利税33.2亿元,增长7.10%,出口创汇13.1亿美元,增长9.44%。 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产品检测实验室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生产领域2305家企业产品,2793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4.60%。全市共有8项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83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7项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共有3家企业6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0.28亿元,增长23.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49.63亿元,增长23.2%。城镇项目投资完成投资额1693.19亿元,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20.21亿元,增长48.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654.27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018.71亿元,增长7.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额956.45亿元,增长42.6%。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989.92万平方米,增长38.6%,其中新开工面积1630.50万平方米,增长12.3%,竣工面积588.93万平方米,增长70.3%。商品房销售面积622.18万平方米,增长4.1%,商品房销售额627.81亿元,增长24.8%。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额45.39亿元,保障性住房本年施工面积266.69万平方米,本年竣工152.56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