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2-04-01 河源市统计局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26起,比上年增加171起,死亡123人,比上年减少1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96起,增加162起,造成死亡106人,比上年减少1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15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66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7.6%和4.5%。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总量有所控制。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6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2.03万人,农业人口284.75万人。按公安户籍口径,人口出生率18.23‰,人口死亡率1.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75‰,比上年下降6.65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298.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81万人,城市化率为40.18%,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

水资源总量减少。全市水资源总量118.4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5.2亿立方米。全年降水量1397毫米,比上年减少30.5%。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83.7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1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9.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341立方米,下降13.5%。

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63种(含亚矿种),矿产地498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7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20种,水气矿产2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铁矿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共探明储量2.83亿吨。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5584公顷,迹地更新造林面积2486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497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9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992.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5%。全民义务植树229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4.91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9%。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5万公顷。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环境优势明显提升。水质方面,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标准,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的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方面,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全市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质量水平为优,没有下过酸雨,根据2011年中国低碳城市评价结果,年度空气质量一级天数全国第一;声环境质量方面,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3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6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9.72%、100%和99.6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44.11%提高至44.21%。

注:1、本公报中201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1988-2010年数据为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