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南雄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02 韶关市南雄市统计局

农民人均纯收入6969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0%。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51.12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田水利方面,投资1150万元,完成了水口镇0.97万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700多万元,完成了4720亩农田整治。投资3364万元,完成33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250万元,完成孔江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一期工程。投资1048万元,完成江头镇田间工程建设。2011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8.38万千瓦,同比增长1.5%;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台,小型拖拉机1.58万台,联合收割机551台,耕整机1391台,旋耕机1032台,水稻插秧机47台,排灌动力机械5114台,自走式机动割晒机501台,运输机械1.22万辆,农用水泵9613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我市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工业兴市战略,继续实施发展工业“绿灯工程”,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抓手,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陶瓷建材、浆纸制造等产业,工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产业转移园发展迅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工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更加凸显。工业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着,全年新增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工业对我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58亿元,同比增长37.5%。实现工业增加值16.89亿元,增长38.2%。对GDP的贡献率为46.3%,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7.72亿元,同比增长55.3%。实现工业增加值13.52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6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工业增加值3.37亿元,同比增长7.6%。

轻重工业结构调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轻工业增加值6.6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1.6%,完成工业总产值23.0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2.3%;实现重工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84.8%,完成工业总产值24.69亿元,增长85.3%。轻重工业产值结构由上年的54.5:45.5调整为48.3:51.7。

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经济增长极,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产业转移工业园一期园区入园企业99家,试投产企业达到45家。2011年,园区已经建立常规性报表制度的3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54.1%;实现工业增加值9.2亿元,同比增长131%。分别占全市工业产值和增加值比重的51.7%和38.0%。园区建设再获新荣誉,成为“第一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全省安全生产管理示范点建设试点”;在省考核小组对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的考核工作中,园区取得了综合得分第一的好成绩。

工业产销衔接好。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46.12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其中重工业为96.8%,轻工业为96.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为98.9%,股份制企业为9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96.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为96.8%。

工业经济效益趋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8.53%,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总额5.82亿元,实现利润3.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3%和34.5%;总资产贡献率15.41%,提高4.4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50.79%,提高55.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12次,加快0.4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3316元/人,提高33.1%。

2011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68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23.7%。

加强了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部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85亿元,增长22.8%。其中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83亿元,实现增加值3.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8%和28.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2.56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68.7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4.2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4.99亿元。全市资质建筑企业上交税金5944万元,实现利润7580万元。按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2.07万元,比上年提高4.4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我市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以建设粤北门户城市为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南雄作为广东连接内地的桥头堡作用更加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7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62.31亿元,农村投资完成0.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0%和393.6%。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19.04亿元,民营经济投资43.69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0.8%和增长81.5%。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3.2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6.0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3.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7%、68.2%和下降16.8%。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自筹资金成为主渠道,达到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4%;自筹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80.7%。

重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3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新建项目12个,续建项目24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其中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63%,绿洲技改扩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79%。乐华陶瓷项目、奥威斯(龙华山)国际五星级温泉休闲度假中心、彤置富水泥厂、华电热电冷联供等项目稳步推进,农、林、水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纳入了中央、省计划。

交通方面,赣韶铁路南雄段完成投资0.86亿元,完成通自然村水泥公路建设85公里,改(新)建桥梁4座,建成了13个农村客运站和一批候车亭,奥威斯大道(东背岭大桥至龙华山温泉公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能源方面,“西气东输”南雄段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3100万元,完成农村电网配网改造工程。

农田水利方面,投资1150万元,完成了水口镇0.97万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700多万元,完成了4720亩农田整治。投资3364万元,完成33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250万元,完成孔江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一期工程。投资1048万元,完成江头镇田间工程建设。

通讯方面,投资338万元,完成30个C网基站建设。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区市政设施投入6000多万元。主要是:完成了老国道323线穿城段改造一期工程;完善了金叶大道与S342线交汇处、雄州大道与永康路交汇处等市区四个主要路口的交通安全设施;完成了金叶大道、迎宾大道、教育路等城市美化绿化工程;沿江两岸道路建设正在进行。雄州新城城市综合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正有序开展。南雄珠影文化广场完成投资1200万元,雄州公园、疾控中心大楼等城市配套功能项目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