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南雄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374元,同比上年增长12.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50%。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如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建成32套经济适用房和3套廉租房,100套廉租房已开工建设,196套危旧房改造、72套公租房建设任务已经落实。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86平方米。 深入实施“城市清洁工程”,城市管理明显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环卫部门实行21小时清扫保洁制,抓好市区大街小巷、环城路、老323线穿城段、水南新村等路段130万m2的清扫保洁,使城区主、次干道和出入口通道以及三大市场、繁华地段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确保城区街道干净整洁、卫生靓丽。市场清扫保洁,做到每月定期冲洗,使市场内干净卫生、空气清新。加强青云、沿江两路休闲小广场、河滨公园、三影塔广场等地的绿化美化工作。城区绿地面积达344.33万平方米,绿地率30.02%,人均公共绿地达16.59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401.5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01%。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保、养老保险和新农保三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6万人、3.1万人和14.9万人,新农保超额完成省试点工作任务,60周岁以上老人中已有3.82万人开始按月领取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社会保险五个险种征缴2.34亿元,支出1.75亿元。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在册低保户7500户,1.6万多人,支出1880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1400名五保老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医疗救助800多人次,支出180万元,较好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就医难问题。 实施了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加大劳动力培训就业力度,扩大就业渠道,以就业促稳定、促和谐、促增收;积极落实就业各项政策,城镇新增就业522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24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8%以内。 扶贫开发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强力推进,使广大农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我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扶贫“双到”工作,把扶贫开发与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按照公司+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捆绑式发展模式,动员金友公司、烟草公司、温氏集团南雄分公司、惠丰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制订了发展黄烟、优质稻、紫薯、马铃薯、三元猪、五黑鸡、罗汉果、水果等一批扶贫产业,通过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各类扶贫培训,提高贫困户种养水平,帮助困难户增加收入。加大水利、道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房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全市45个省核定的贫困村,4460户贫困户,其中被帮扶的4080户可实现脱贫目标,尚有380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纳入了低保。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土地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利用,获得用地指标2556亩,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4000多亩。“三项整治”成效明显,违法占地建房、乱砍滥伐、违法采矿等不良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完成造林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4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并被评为优秀等级。孔江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加强了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关闭落后小型造纸企业3家,铺设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3.95公里,完成浈江河流域1.73平方公里的红砂岭综合治理。园林绿化面积154.8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63.36公顷,均比上年增长0.4%。 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成效显着,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加强了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关闭落后小型造纸企业3家,铺设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3.95公里,完成浈江河流域1.73平方公里的红砂岭综合治理。加强水源保护区水质检查,确保饮用水安全。全年废水排放总量904.4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385.19万吨,生活废水排放总量459.53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75703万标立方米,下降2.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4.11%,提高0.11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0.25%,提高1.2个百分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479万元,增长175.6%。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得到加强。 全年降雨量1254.1毫米,比上年减少440.3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比上年下降0.3摄氏度。全年总用水量59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4.3%。其中,生活用水345万立方米,增长5.1%;工业和商业用水132万立方米,增长18.1%。 全市耕地总资源65.26万亩,其中水田44.11万亩,水浇地0.12万亩。全市山林面积239万亩,水面面积5.12万亩。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42平方公里,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我市以打造“平安南雄”为契机,以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治安防范控制工作力度,在市区和重点路段布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并把技术防范措施逐步推广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积极稳妥推进市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阳光工程”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阳光采伐”、“阳光低保”、“阳光质监”等品牌,有效地推进了市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了党务公开工作,打造了一流的发展环境。我市大力弘扬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作风,引导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进一步落实好《南雄市选拔任用老实人办法(试行)》,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切实把任劳任怨、干事创业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深入推进“履行职责、加快发展”活动,健全履职机制、问责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引导广大领导干部主动履职、正确履职、忠实履职。进一步加强了作风建设,坚决查处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建立了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督查督办机制。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加大了政务公开工作力度,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政府工作更加规范透明。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深入,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