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8-23 常州市钟楼区统计局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全年新增工商注册项目16个,工商登记注册外资42544.4万美元,其中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4个;新增实际到账外资26043万美元。龙湖地产、深业地产注册资金近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均超过5000万美元。服务业项目仍是外资中的重头戏,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中,服务业项目占比70%;实际到账外资中,服务业占比达到81.1%。

【科技创新】

高新产业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37.96亿元(市口径),同比增长6.1%,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75.1%;全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6.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47.2亿元(市口径),同比增长20.5%。新增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63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26.4%,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71只。

产学研对接成效凸显。围绕打造“科技钟楼”,大力推进产学研对接。组织61家民营科技企业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部分重点企业参加市党政企业代表团赴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组织6家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2011年,钟楼企业与大院大校大所达成的产学研合作意向超过60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7项,协议金额达到4100余万元,带动企业项目投入约3.5亿元。

科技创新亮点纷呈。2011年共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5个、省级科技项目10个、市级科技项目80个。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超过6000万元。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的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可靠性保障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钟楼区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连续三年在全市科技创新考核中名列前三。

知识产权富有成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积极实施自主创新、科教兴区战略。全年申请专利3073件(其中发明688件、实用新型1600件,外观设计785件),同比增长67.2%,授权专利1196件(其中发明147件、实用新型771件、外观设计27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市总量的11.2%。2011年,钟楼区正式成为江苏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工作单位。

创新平台成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器。2011年,常州常松彩色钢板有限公司、常州盈德气体有限公司、常州玉龙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先后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防科大常州超媒体感知技术研究所成功创建市级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常州市净化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市科技局正式立项。傅家谟院士江苏正本工作站在钟楼经济开发区揭牌成立。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孵化基地。千人计划(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正式亮相钟楼区,已引进10多位“千人计划”专家。

引才引智有大手笔。2011年共引进各类人才3019名,引进高层次人才3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13名。全面加强人才服务工作,积极争取项目申报,共申报省双创项目7个、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3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8个;组织7家企业申报2012年国外智力项目,推荐2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参加第二期全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培训班。全区现有领军型创业团队97个,国家“千人计划”人才项目20个。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平稳。民营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在促进全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1301家,个体工商户5662户,新增注册资本28.94亿元,累计吸纳就业人员124390人。全区2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174家,完成产值448.85亿元,企业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工业总量的72.8%和64.8%。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76.47元,同比增长23.3%,占全区投资总量的77.4%。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持续攀升。围绕既定目标,强化措施,克难攻坚,紧抓项目建设开工力度,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86亿元,同比增长20.6%,全年开工建设项目672个,单体投量为3391万元,比同期增加220万元。亿元以上项目21个,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13.8%。

工业投入平稳向好。全年完成工业投入50.5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五大产业完成投资43.48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86.0%,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省口径高新投入23.34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高于工业投入1.8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投资的较快增长。2011年,完成服务业投资175.3亿元,同比增长25.0%,增速高出全社会投资4.4个百分点,占全区投资总量的76.9%,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的提高,充分体现了钟楼区双轮驱动、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格局。

【房地产】

政策调控效果明显。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下行趋势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下降趋势,施工面积大幅减少,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降幅扩大。2011年完成房地产投资89.79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90.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2%。商品房的空置量不断上升,空置面积达16.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7%。

【开发区建设】

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生态工业园、现代新城区”的发展定位,紧抓“转型升级”主线,突出又好又快主题,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53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财政收入24.7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综合营销收入706.64亿元,同比增长11.7%;工业销售收入573.70亿元,同比增长18.4%。在全省99个省级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钟楼开发区位列第九名。在全省12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包含24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31位,较上年度上升3位。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按照“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创新手段、讲求实效”的原则,突出主导产业的主题招商,突出招大引强的品牌招商,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果。成功引进美的集团、美国库珀、瑞士3A、中国乐凯、法国雅高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新批外资企业11家,新批注册外资26463万美元,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个,创开发区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