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3-03-04 玉溪市红塔区统计局

“创模”工作全面推进,环境保护成效明显。2012年红塔区把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将环境保护目标和创模工作任务纳入行政效能考核内容。针对创模指标差距和薄弱环节,着力推进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东风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及水质达标、玉溪大河综合治理、环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模环境宣传教育等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按照《玉溪市2012年度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区的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及绿化美化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了大、小矣子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并投入使用;对全区6家重点钢铁企业的8条机烧结生产线启动了烧结烟气脱硫质量工作;完成了创模重点企业“一企一档”资料收集工作;完成中心城区近面山绿化工作,在春和街道飞井社区面山植树造林2170亩,实施了北城上坝至梅园立交段1.53公里的绿化美化工程,义务植树72.35万株,村庄道路绿化17.87公里,栽植绿化树木3574株。同时,全区深入开展“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全面实施污染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重金属及危险废物整治等一系列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保障了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的顺利开展。

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2012年,我区完成淘汰落后轧钢产能60万吨,其中30万吨圆轧机生产线和30万吨棒轧机生产线各一条。全年红塔区10户涉重企业均不向外排放重金属污染物,全区危险废物全部交由具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企业进行回收处理;2012年红塔区对重点排污企业全部实行总量控制措施,完成了第一批11家中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积极开展PM2.5监测工作,已购置了PM2.5手工监测设备并在全市率先启动开展PM2.5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十、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

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红塔区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科技部门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继续加大对科技成果和企业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12年,全区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有35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开发国家级、省级重点新产品6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列入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户,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共申请专利434件,授权363件,比上年分别增加了34件和93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2年,红塔区境内有学校110所,其中: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5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77所。在校学生99314人,比上年增3.4%。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868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666人(初中19025人,高中964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957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791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06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6887人。全区有专任教师5557人。

继续实施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改善办学条件。2012年红塔区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小学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全部由区、乡(街道)出资免费就读玉溪二职中,对区属普通高中实施“两免一补”,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累计投入资金1603.4万元,受惠学生1.2万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4%。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要求每个乡(街道)新建中心幼儿园,鼓励有条件的村组开办三年制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目前,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4.2%,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12%。义务教育实现初步均衡,2012年全区面向社会招聘新教师142名,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出台了《红塔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红塔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学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暂行)》。顺利实施农村义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83所学校的40723名中小学生按时吃上了营养餐,未出现一例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12年,红塔区按照着力打造“聂耳”文化品牌和“三乡”文化品牌的要求,以弘扬聂耳文化为主旋律,坚持文艺工作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歌舞节目,大型音舞诗画《哇家玉溪》、双人舞《槟榔情恋》、三人舞《小戏迷》分获玉溪市第六届文学艺术创作奖舞蹈类一、二、三等奖。编辑出版的《纪念聂耳诗联集锦》,收录纪念聂耳诗205首、纪念聂耳诗歌122首,共收录264位作者的557首(副)诗联作品。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长足发展,目前红塔区已建有授牌“农家书屋”125个,管理人员125人,共有书架865个、期刊架124个、桌子401张,座椅1649把、电视机93台、影碟机94部、电脑24台;拥有近2000册期刊、9000多盘光碟,总藏书量达22.1万册。在全区11个乡、街道组织了近254支农村业余文艺队及42支城区业余文艺队进行辅导、培训和演出,基层文化队伍遍布城乡。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部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米线节”、“六·一”、“火把节”节等全国性、区域性、民族性的传统节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专题活动,精心组织文艺表演比赛、广场文艺演出。年内策划、组织开展了“2012中国·玉溪米线文化节”开幕式演出、文艺演出及巡游、文化街展示活动;主办了2012首届“聚点杯”K歌大赛暨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2012年迎新春红塔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2012年红塔区春节系列文艺演出”。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文博资源的保护、抢救、开发与利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施桂凤(刺绣类)、普红星(民间音乐类)和期二存(刺绣类)所在地小石桥乡玉苗村委会和响水村委会被列为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有效保护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向前发展。2012年红塔区充分发挥区级主流新闻媒体作用,通过新闻、专栏、专题等形式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红塔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加大“生态立区”战略宣传力度,围绕红塔区建设“玉水湖城”生态城市,宣传红塔区生态、宜居、文明特色亮点,展示红塔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魅力。牢牢把握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条主线,宣传各级党组织按照“五个好”、“五带头”要求,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以及创先争优先活动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舆论氛围。坚持送电影下乡,开展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利用电影传播先进文化知识,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在全区11个乡、街道办事处64个放映点放映农村公益性数字电影1000场次以上,放映故事片227部、科教片124部,观众达20.85万人次,按计划、目标、场次圆满完成每月每个村委会(自然村)放映一场电影目标,放映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