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七、对外经济贸易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外贸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拓展新的出口增长点;改进服务方式,实行并联审批、集中服务日,颁发“办事优先卡”,提高通关效率等,做好为出口企业服务。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统计口径)44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进口额205.11亿美元,增长32.6%;出口额237.36亿美元,增长25.0%。 出口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重点抓好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深,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尤其是电脑资讯产品的出口,扩大了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值153亿美元,增长31.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4.5%,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8.7亿美元,增长38.8%,占出口总额的28.9%。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出口28.03亿美元,增长51.2%,占出口总额的11.8%。在出口市场结构上,美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出口对象。全年对美国出口值79.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6%;对香港出口值67.57亿美元,增长22.0%,所占比重为28.5%;对日本出口值16.76亿美元,增长18.7%,所占比重为7.1%。对新兴出口市场如荷兰、马来西亚、墨西哥、泰国、匈牙利、智利等国家的出口增长迅猛,增幅均超过45%。 利用外资成绩喜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不含对外借款)21.48亿美元,取得历年来最好的成绩,比上年增长18.3%。外商直接投资仍是利用外资的主体,达14.5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7.9%。外商在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投资比重上升。全年新签和增资利用外资协议3789宗,下降9.8%;协议规定外商投资额24.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平均每项协议65.6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5.73万美元,说明利用外资的规模扩大。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是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全部企业增资项目外商投资额14.40亿美元,增长49.1%,占外商投资总额的57.9%,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其中“三资”企业增资项目外商投资额12.12亿美元,增长78.7%。外资来源多样化。其中香港9.97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5.03亿美元、台湾2.06亿美元、日本0.73亿美元、新加坡0.78亿美元、美国0.18亿美元、韩国0.21亿美元,欧盟0.49亿美元。至2002年末,全市拥有外资型实际投产企业14061家。 八、金融、证券与保险 各项存、贷款大幅增长。全市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贷业务良性发展。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790.18亿元,比年初增长22.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01.69亿元,比年初增长25.3%;企业存款余额577.57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933.41亿元,比年初增长2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73.20亿元,比年初增长7.4%,中长期贷款231.29亿元,比年初增长62.1%,说明企业经营情况好转,贷款的有效需求增长。实现存贷顺差856.77亿元,增长21%。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年末,全市本外币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3.75个百分点。全年现金收入45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现金支出4461.17亿元,增长15.6%。 证券市场交投相对减少。年末全市有营业证券公司7家。全年股票总成交额442.85亿元,比上年下降21.1%。其中买进额234.36亿元,下降18.6%;卖出额208.49亿元,下降23.6%。保证金余额25.43亿元,比年初下降36.6%。 保险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年中国人民保险东莞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东莞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东莞支公司及中国太平洋保险东莞支公司等四家保险公司实现承保总额2655.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9%;保费收入17.28亿元,增长22.6%;赔款支出3.96亿元,增长9.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小学563所,在校学生34.28万人,增长16.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9.8%。全市共有普通中学91所,在校学生13.63万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0.39万人,增长10.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1.1%;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24万人,增长14.8%。全市有职业中学16所,在校学生1.88万人。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708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8%。 高等教育发展再迈新台阶。2002年3月东莞理工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在校学生5144人,增长35.3%。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开始筹建东莞理工学院新校区。与此同时,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基地、广东医学院等高等院校相继入园建设新校区,标志着东莞的高等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成人教育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成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4289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8945人,全市参加培训学习的职工5.89万人,增长0.9%;社会力量办学培训8.21万人,增长63.9%,报名参加成人高考2.17万人,增长58%,被录取人数比上年增长69%。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7.33万人次,其中本市户籍报考3.30万人次,占户籍人口的22‰,大大超过了省定自考人数占总人口3‰的要求。 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我市积极采取措施,扶持民办教育,规范管理,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全市民办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至2002年,全市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有64所,比上年增加37所,增长137%;在校中小学生7.01万人,占全市在校中小学生数的15.5%;批准开办的民办幼儿园218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长17.3%,在园幼儿4.3万人,占全市在园幼儿的39.7%。 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继续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犯罪率为零。全年在全国和省组织的学科竞赛中,共有534人获奖。被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本专科生6873人,增长5.8%,当年升读普通高校的人数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4.47‰,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名列第二。2002年,全市在各类大学就读本专科生共有4.1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3.2%,已达到现代化指标的要求,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 科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全市有科技活动机构1482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65万人,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5.09亿元,增长2.8%。至2002年末,全市有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5亿元,增长22.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3%。全市有民营科技企业5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资产总额41亿元,增长43.8%,技工贸收入120亿元,增长1.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