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八、金融、证券与保险业 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市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贷业务良性发展。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458.65亿元,比年初增长18.7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99.18亿元,比年初增长18.91%;企业存款余额503.20亿元,比年初增长14.70%。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750.18亿元,比年初增长18.9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4.19亿元,比年初增长6.46%,中长期贷款143.61亿元,比年初增长53.75%,说明企业经营情况好转,贷款的有效需求增长。实现存贷顺差708.47亿元,增长18.51%。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年末,全市本外币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4.19个百分点,其中,逾期贷款率下降2.71个百分点,呆滞贷款率下降2.07个百分点。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本金回收率为99.51%,新增人民币贷款利息回收率为99.08%。全年现金收入3849.44亿元,比上年增长7.09%;现金支出3858.31亿元,增长3.75%。 证券市场交投相对疲弱。年末全市有证券营业公司5家。全年股票总成交额562.34亿元,比上年下降50.30%。其中买进额288.60亿元,下降49.75%;卖出额273.74亿元,下降50.86%。保证金余额40.11亿元,比年初下降7.54%。 保险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年中国人民保险东莞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东莞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东莞支公司及中国太平洋保险东莞支公司等四家保险公司实现承保总额2441.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3%;保费收入13.78亿元,增长9.02%;赔款支出3.14亿元,增长20.77%。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全年获批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至2001年末,全市有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77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6.1%,比上年上升4.1个百分点。 民营科技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118家。年末民营科技企业总数350家。年末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28.5亿元,增长90.5%。技工贸总收入50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年收入超亿元的有9家,超1000万元的有20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家和4家。有1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41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全年申请专利2914件,授权专利175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6.3%和25.3%。专利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配合省知识产权局共查处专利侵权案5宗,调解处理专利纠纷12宗,展览侵权案3宗。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显著加强。全市已有8家企业和16种软件产品通过省信息厅认证。全年签订各类技术贸易合同89项,技术交易额960万元。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结硕果。全年申报国家、省级的科研项目达100多项,成为向上申报科研项目最多的一年,其中被列入国家和省科研计划的有54项;全年共组织新产品、新技术及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鉴定共53项,增长60.6%;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51项,比上年增加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24项;属国内先进的项目36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全年有3个镇被评为全省专业技术创新工作试点镇,至2001年末,我市的专业镇已达4个。 科技园区规划取得突破性进展。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各项筹备建设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争取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松山湖科技园的带动下,各镇区纷纷设园招商,园区建设标准越来越高。目前全市按科技园的要求建设的园区有40多个。 质量技术监督与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6.58%,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通过质监部门申请,新增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37家,至2001年末,全市共有1320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事业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幼儿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幼儿园480所,比上年增加13所,在园幼儿人数11.30万人,入园率为93.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全市共有小学550所,在校生29.54万人,比上年增加2.26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毕业率为99.47%。全市初中在校生9.38万人,比上年增加0.61万人,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9.77%,辍学率为0.4%,毕业率为97.85%;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750人,普及率为97.15%。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75所(其中普通高中37所),职业中学17所。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学生2.25万人,升学率为90.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职在校生比例为48∶52,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每万户籍人口的比例在全省名列前茅。 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全市参加培训学习的职工有5.73万人,占职工总人数的67.3%,比上年增长0.3%,其中农民有73.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8%;社会力量办学培训5.01万人,比上年增长6.7%。参加成人高考1.37万人,被录取的有0.90万人,比上年增长35.36%;参加高等、中等教育自学考试5.19万人次,增长27.7%;其中本市户籍报考2.76万人次,占户籍人口的18.2‰,大大超过省定2001年自考人数占总人口3‰的要求。 教育科研继续向前推进。全年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获得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名列全省第一。申报各种科研成果大幅增加,是全省参评项目最多的地级以上市。 教育质量有新的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十多年来,第一次实现中小学生犯罪率为零。全年在全国和省组织的学科竞赛中,共有357人获奖。普通高考省线入围人数3225人,比上年增加579人,增长22%,其中,上本科线2099人,比上年增加421人,占省线入围人数的65%。被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录取人数5651人,比上年增长12.6%,当年升大学的人数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3.7‰,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名列第二。2001年,原莞籍在校大学生共有3.5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生1.69万人,成人高校生1.45万人;全市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为26.2%,提前10年实现并超过国家提出的目标。 十、文化、卫生与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