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变压器 万千伏安 14195 33.1 激光视盘机 万 台 236.34 13.8 空调器 万 台 19.68 -42.7 装载机 台 6992 -10.9 挖掘机 台 5430 23.6 助动自行车 万 辆 45.6 -22.2 集成电路 万 块 362 37.6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建筑企业劳动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8%。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施工面积5259万平方米,增长6.2%;竣工面积2391万平方米,增长2.6%。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0.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8.4%。建筑企业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承建的省内外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质量大奖,其中常州市九洲广厦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江苏伟业建设集团开发并承建的西宁市香格里拉城市花苑一期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 【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经济政策引导以及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等利好因素作用下,我市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繁荣活跃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6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热点商品销售畅旺。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代表的家居用品、休闲娱乐类商品销售呈现较快增长态势,高档服装、精品珠宝、进口化妆品等日益成为消费热点。据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类值统计,25大类商品中有14类商品销售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煤炭及制品类、家俱类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2.2%、80.4%,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 多种业态竞相发展。超级市场、精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迅速发展,业态种类逐渐丰富,经营网点不断扩展。截止年末,全市限额以上综合零售贸易企业达141家,其中综合百货商店10家,实现销售额28.3亿元,占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13.2%;超级市场23家,专业和专卖店107家,分别实现销售额39.4亿元、145.5亿元,占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5%、68.2%。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莱蒙都会国际商业街区建成投运。预计至年末全市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骨干市场55家,成交额达8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长江塑料化工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江苏湖塘纺织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年成交额突破百亿元,成为引领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的龙头骨干。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能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交通运输体系日臻完善,运能运量得到新的提升。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8729万吨,货物周转量50.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0%、9.5%;完成公路客运量20166万人,铁路客运量816.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7%;完成旅客周转量99.2亿人公里,增长11.7%。完成港口吞吐量6877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9.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2万标箱,分别增长11.1%、35%。民航常州机场全年进出港旅客55.1万人次,航空运输货物639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17.2%。机动车拥有量保持较快上升势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9.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5.8%,其中私人汽车19.4万辆,增长22.3%。 通信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发送各类函件10494万件,特快专递246.7万件,分别增长15.4%、17.5%。完成通信业务收入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邮电通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通信能力持续提高,年末本地网电话交换机容量297.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525.4万门,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9%和16.2%;本地网电话用户数达198.2万户,无线市话用户6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8.3万户。网络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数达58.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7.1%,其中宽带网用户53.7万户,增长38.4%。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截止2008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873.3亿元、1876.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4.6%、16.6%;人民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2819.4亿元、1851.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4.5%、17.6%。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6138.2亿元,现金支出6236.3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98.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1.4亿元。 保险市场多元发展。年末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保险公司共40家,比上年增加1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6.1亿元,分别增长10.7%、37.6%;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产、寿险分别支出11.1亿元和1.3亿元,增长37%、8.3%。 证券市场成交萎缩。全市13个证券营业部共成交各类证券2529亿元,比上年下降57.6%,其中股票成交额2466亿元,比上年下降57.9%;基金成交额56.1亿元,比上年下降43.2%;债券成交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4.3倍。 【旅游业】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年”计划,积极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4亿元,接待海外旅游者29.4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037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7.4%、14.2%、16.6%。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年末全市涉外、星级饭店(宾馆)共计57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8家;旅行社共计91家,其中国内百强旅行社3家。恐龙谷温泉一期、恐龙园综合设施改造、环球数字狂欢谷、中欧论坛天目湖会址等项目顺利推进,旅游景区(点)建设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年末共有国家4A级旅游区(点)8个,2A级以上景区23个,恐龙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省级初评。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并举,着力加大现代制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工业投资831.5亿元,增长22.1%;服务业投资606亿元,增长17.4%。五大产业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共完成投资53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7.5%提升至 64.0%。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42.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强劲增长,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27.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由上年的13%上升至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