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常州市统计局

结构调整积极有效,发展格局更趋协调。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份额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1306家,较上年增加200多家,累计完成产值1327.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0.3%,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三资私营双轮驱动效应明显。全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比上年增长45.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完成产值比上年增长31.5%,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43.8%。工业内部发展格局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九大行业之间增速落差由上年的57.5个百分点缩小到35.8个百分点,辖市区工业增速落差由上年的18.7个百分点缩小至16.9个百分点。大中小型企业共同成长,大中型企业产值较上年增长34.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48.7%;小型企业全年产值增长29.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2%。

重点企业支撑强劲,新增长点明显增多。全市56家重点企业(集团)完成产值1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1.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4.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达40家,比上年增加11家,实现利税超过亿元企业达34家,比上年增加8家。列入重点跟踪监控的150个新增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项目)中,96%的项目产出态势良好,全年新增长点新增销售收入418亿元,其中新增销售超亿元的项目有78个,超5亿元的项目有18个。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定增长,劳动效率继续提升。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增加值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吸纳从业人员24万人;施工面积3856万平方米,增长20%;竣工面积1994万平方米,增长25%。建筑企业外出施工人数达3.5万人,与上年持平,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7%。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态势稳健,存贷业务平稳增长。2006年,我市各大银行加快调整信贷投向,努力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金融运行保持平稳运行,存贷款余额稳步增加。至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020.8亿元,比年初增加330.8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74.1亿元,比年初增加334.7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374.7亿元,比年初增加233.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48.6亿元,比年初增加235.4亿元。从贷款种类看,主要集中在短期贷款,其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59.8%;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年末余额为425.6亿元,比上年增长46.6%,高于贷款平均增速26.5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357.6亿元,现金支出5433.2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75.7亿元,与上年相比多增加9.5亿元。

股票市场行情看涨,成交金额急剧扩张。全市13个证券营业部共成交各类证券1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其中股票成交额为1043.5亿元,增长1.7倍;基金成交额为18.1亿元,增长1.3倍;债券成交额1.1亿元,比上年下降80.8%。年末全市股民持有A股股票市值8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1%。

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市场加快发展。全年我市18家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幅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2亿元,增长35.3%,增幅比上年提高31.9个百分点,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的21.9%提高到26.3%;人寿险保费收入31.4亿元,增长6.1%。全市保险赔款支出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财产险支出7.0亿元,增长40.1%,人寿险支出1.1亿元,下降2.3%。

国内商业

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住宿餐饮仍是亮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速较“十五”时期的平均水平提高2.8个百分点。作为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均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批发零售业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市场消费换档提速,大型超市快速发展。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迎来了新一轮提升和改善,居民用于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服务消费成为市场热点,如汽车、通讯、家居、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品市场正在进入“换档”提速期。据统计,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共销售小汽车2.1万辆,比上年增长50.4%,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5.3辆,增长60.1%。从各种业态来看,大型超市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其在消费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全市20家限额以上大型超市共完成销售额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销售额超2亿元的企业有7家,实现销售额18.4亿元,在大型超市中所占比重接近七成。

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邮政业务稳步增加,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发送各类函件9183.5万件,增长6.5%,其中特快专递160.0万件,增长15.1%。全市通信业务收入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数达214.3万户,比上年增长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达98.8万户,增长0.7%;农村电话用户24.3万户,增长5%;无线市话用户80.6万户,新增7.9万户,增长10.9%;移动电话用户255万户,增长22.9%。通信业务稳步上升,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本地网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71.3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58万门,分别增长6.8%和17.0%。按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50.3部,增长2.8%,拥有移动电话59.9部,增长19.2%。网络发展迅速,因特网覆盖面扩大。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29.2万户,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宽带网用户27.4万户,增长43%。全市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58台,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16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60.5%。

交通运能日益增强,机动车辆大幅上升。全年货物运输总量达6855.2万吨,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公路运输5692万吨,增长15.0%;水路运输865万吨,增长10.1%;铁路运输297.7万吨,增长0.6%;民用航空运输0.42万吨,增长31.3%。完成货物周转量38亿吨公里,增长21.7%。全年完成客运量1671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其中,公路运输15958万人次,增长10.0%;铁路运输740.7万人次,增长3.6%。完成旅客周转量76.6亿人公里,增长19.5%。民航常州奔牛机场全年起降航班4546架次,增长43.1%;进出港旅客43.8万人次,其中发送旅客19.9万人次,分别增长59.1%和33.6%。全市机动车辆继续大幅上升,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20.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1.9万辆,分别增长24.1%和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