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作为2003年上海旅游节重要组成部分的朱家角古镇旅游节,以“绿色让青浦更美丽”为主题,以“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定位,内容主要为环淀山湖水上旅游专线开通、花车巡游、开幕式文艺晚会、朱家角民间美食文化展示活动、古镇民俗风情游、第二届国际风筝文化节及红楼旅游节等,丰富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青浦旅游业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提升。 青浦工业园区开发 青浦工业园区以加快推进绿色工业园区为目标,紧紧把握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了招商引资、开发建设、项目推进、规范服务等方面的新突破,集中集聚效应进一步呈现。青浦工业园区被市政府列为市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区,开发面积由16.16平方公里扩大到56.2平方公里;出口加工区年内完成了封关验收,总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6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8.4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完成出口创汇1.2亿美元,增长1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亿元,增长196%;完成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46.4%。全年共批租土地3862亩,新建桥梁20座,新建道路21公里。年内共批准落户外资企业58家,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3%,占全区总额的71%。 私营经济 年末全区累计注册私营企业34607户,比上年增长26.9%,增幅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累计注册资金407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增幅创8年来新高。全区私营企业全年实现营销收入789亿元,比上年增长35.2%,交纳税金29亿元,增长42.3%,高于全区税收增幅8个百分点。商业私营企业户数占总户数的58.7%,居各行业之首,工业私营企业占总户数的17.8%,列第二位。 三、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实事工程和新城区建设 2003年完成区政府实事工程共8件9项,新增就业岗位24639个;农村危桥修建40座,除市、镇两级共同承担修建外,各镇还自筹资金修建了危桥44座;为农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2个;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了34个村;旧住房平改坡完成30.4万平方米;青浦新城西北片排水系统改造和迁建游泳馆基本完成。 青浦新城以“花园式滨水城市”为目标的开发建设有序推进。继科技、教育、环保综合楼全面完成投入使用后,博物馆外部工程已全面结束,目前正在内部装修和布展。崧泽广场完工并对市民开放。夏阳湖景观工程湖面驳岸已基本完成,景观工程开始施工。盈港路交叉口及公交换乘站建设已竣工。 公用事业 年末全区拥有水厂21家,综合生产能力55.6万吨/日,全年供水总量9908.5万吨。城乡自来水普及率100%。人工煤气储气能力2200吨,煤气管道长度184公里。全年煤气供气总量724万立方米。年末用气户数35562户。 至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达483公里。按等级分,一级公路13.3公里,二级公路171.2公里。按干线、区乡道分,市道48.8公里,区道133.8公里。按路面标准分,水泥砼320公里,沥青及贯入式155.9公里。 全区拥有变电站110KV有3座/6台,容量378兆伏安;35KV有20座/41台,容量650兆伏安;高压线110KV6条/67.4公里,35KV53条378.5公里,10KV249条/1670.7公里。低压线0.38KV4591.7公里。配电变压器杆变3820台,容量733.7兆伏安;箱变170台,容量97.2兆伏安;公用站101座,147台,容量119.6兆伏安。 环境保护和治理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强化监督管理,严格环境执法,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朱家角、徐泾和青浦第二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河道整治取得新成效。通过政府投入、集体和社会集资等形式,全年投入资金8620万元,12个镇共疏浚整治镇村级河道226条、长度169公里、土方245万方,同时还疏浚整治了区管北横港和上达河两条河道。全年对7家单位7台燃煤锅炉实行清洁能源替代,完成了47家企事业单位的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本区5家畜牧业养殖企业按计划节点实施了关闭。青浦新城区、中心镇、一般镇的生活垃圾基本实施了密闭运输和无害化处置,全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93%。 加大了环保执法检查力度,对27户不法排污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其中对3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了限期治理,有力地打击了违法排污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绿化 绿化建设成绩突出。完成了青浦新城区崧泽广场97亩大型绿地建设;投入1.1亿元建成了朱家角中央生态桥绿化带和环镇林1200亩;建设了练塘太浦河生态片林5404亩,淀山湖生态片林3000亩,同时在大蒸港、拦路港两侧37公里建设了水源涵养林;新建经济林4800亩,基本完成了沪青平高速绿化带建设任务,完成南门高速公路入口3.3万平方米绿化建设。外青松公路绿带、曹渝路绿带、夏阳湖景观绿化等地块绿化正在积极实施之中。 年末全区森林覆盖率14.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万亩。年内新建公共绿地110万平方米。全区绿地总面积1297.8万平方米,其中公园143.1万平方米,行道树22.2万平方米,生产绿地7万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222.9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地49.8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8.0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3个平方米,增幅达58%。 四、信息化 信息产业 2003年全区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额6.4亿元。区本级财政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0.24亿元,占区级财政支出比重的1.8%。信息产业实现税收2.6亿元。新引进IT内资企业注册资金12.3亿元、外资企业注册资金6.3亿美元。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信息企业96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2.4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2.6%。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卡和高中生学籍卡的申领发放工作基本完成,居民和学生的申领卡率分别达到96.4%和100%。公务用卡也已发放启用。正在建设中的“家庭健康信息管理档案”建档率已在80%以上,“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强了对全区27家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信息系统管理。“百万家庭网上行”计划顺利实施。金融、商贸、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的信息化又有了新的发展。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不断攀升,网上银行的业务量逐渐扩大。 随着信息技术普及推广,市民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应用能力不断提高,信息消费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抽样调查,2003年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人均支出达815元,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5.7台,每百户拥有电脑52.8台,有电脑家庭上网率达75.9%;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人均支出372元,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8台,每百户拥有电脑16台,有电脑家庭上网率达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