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06年全区被批准高新技术企业35家,批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2家、双密型企业达到18家。上海市科技企业百强评比,我区占26家,连续第四年位居全市第一位。 2006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0488件,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认定“四技服务”合同456个,技术交易额达24.27亿元。 以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为抓手,不断增添科普工作新内涵。全区共有国家、市、区三级科普教育基地23家。全年组织科普讲座、报告、咨询、演出等各类活动近2000场,受益群众近50万人次。 人才 以引进优秀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全年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3748名,比上年增长60%,引进人才依然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主的“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人才中,有博士10名,硕士17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60名,海外人才18名。闵行人才网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网上登录和信息发布544条。组织集市式人才招聘会7次,设摊单位625家,提供岗位9800余个,进场人数约22300余人次。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提高,积极开展各类培训。组织全区科以下干部参加“在线学习”1205人;组织MPA核心课程培训及考试292人;组织职称外语、继续教育、会计资格考试等五项培训10286人次;组织实施了对宜昌市夷陵区(三峡库区)的对口支援培训工作,组织文化干部和经济管理领导干部培训班各一期;全年新增高级职称人员159名。 截至2006年底,全区区属系统共有各类专业人才75785名,比上年增长6.5%。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5240名,增长7.4%;博士111名,增长48%;硕士2365名,增长22.2%;大学本科20592名,增长13.1%;大学专科23504名,增长6.6%。目前,在莘闵留学生创业园创业的留学人员有270多人,其中,博士40人,硕士79人,创办各类企业253家。 教育 “新基础教育”实验有效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落实,在教育部全国素质教育调研报告中,我区被列入全国落实素质教育的七个先进典型地区之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不断深化,被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区先进区”称号。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65名教师、4名校长成为“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学员,11名教师入选区级教育领军人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成绩,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办学品质不断提升,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214所,在校学生131278名,教职工总数13848名,专任教师9623名。其中中学56所,学生44405名,比上年下降3%;小学43所,学生40337名,比上年增长3.9%;幼儿园96所,在园幼儿32449名,比上年增长15.6%;特教学校3所,学生427名,比上年下降0.9%;中职学校5所,学生4698名,比上年增长9.9%。 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率97.5%。 全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卫生 全区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596.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出院人数67083人次,比上年增长12.5%;手术总数19016人次,比上年增长13.5%。业务总收入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药品收入5.78亿元,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为47.9%,比上年下降3.7个百分点。 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87.79/10万,比上年下降18.7%,其中肠道传染病发病率57.56/10万,比上年下降28.0%。 基本医疗服务约定医院办卡的流动人口2398人次,就诊者1666人次,共计减免费用58380元。流动人口贫困孕产妇分娩点,带来了规模效应,住院分娩的产妇人数达到了7593名,比上年增长81.5%。创建“志愿无偿献血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全区献血总数26879人份,志愿无偿献血率达97.8%。推进医学科研和人才建设,选定了14个特色专科、15项区级科研课题和28名后备学科带头人,年内获市科委立项6项,区科委立项49项。市五医院“TRAIL凋亡途径在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机制中的作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全区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19个(二级甲等2个、二级乙等1个、二级专科3个、一级甲等11个),专业防治站(所)4个,辅助医疗机构2个。年末,共有医务人员4587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718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1361人,执业助理医师184人,注册护士1388人。核定病床2889张、实际开放床位4016张。 文化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成果。2006年实施节目改版,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了适度调整,对广播频率、电视新闻、电视栏目进行了包装宣传,更换了新闻背景及新闻片头、栏目片头等,推出了一档新栏目——《记录》,向全区观众介绍全国优秀纪录片;举办《“浦江杯”永葆先进性》党建好新闻大赛。全年共采购电视剧2235集、电影175部、专题专栏电视节目1560集、动画片609集,总片长2370小时,节目采购量比前两年翻了一倍多。 全年共播出电视新闻2361条、广播新闻3170条、制作电视专题片109部,其中《关注闵行》29期,《家园》27期,《经纬时光》53期、《记录》20期;广播社教类专栏372期、少儿节目104档、广播综艺、音乐及文学类栏目2085期。 全年被上视录用新闻250多条,其中不少新闻在18:30正点新闻播出,名列区县广电台前列。在黄河台和美国斯科拉有线网播出19部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部专题片。 以2006年文艺创作节目汇演为抓手,着力提高“激情闵行”文艺大联演质量,共送展55个创作节目,其中有10个新创作节目巡演15场,观众3.5万人。历时45天的第五届“金秋闵行”社区文化节,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540场,有500余支文化团队、5万多市民登台演出,观众达115万人次,其中参加网上文化活动达2万余人次。全区全年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0471场,观众达170万多人次,连续第三年荣获上海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组织实施“2131”工程,放映公益性电影1958场,观众76.6万人次,流动电影放映工作被评为市先进。 全区共有有线电视用户40多万户,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站)12个。总藏书78.13万册,其中区级图书馆藏书36.63万册,镇、街道图书馆藏书41.5万册,读者人数达46.3万人次。 全区共有影剧院9个。全年放映电影2515场,观众88.47万人次。闵行博物馆、张充仁纪念馆全年共接待的参观人数达4.3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