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全年静安南京路梅、泰、恒、久四大商厦共调整和引进的品牌191个,其中国际品牌158个,调整面积达1.4万平方米。至年末,静安南京路积聚商业品牌近1300个,其中国际著名品牌近800个。专业街建设取得成效。年内,吴江路休闲街开街营业并被市经委评为7条“上海商业特色街”之一。梅迪亚文化传媒产业中心挂牌成立。

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建设,切实满足百姓的日常基本需求。年内,铜仁菜场完成市标准化菜场建设并对外营业;昌化菜场、铜仁菜场、鲜乐菜场完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完成编制2008《静安区便民服务指南》并发放到居民手中;研究并实施“白领午餐”工程方案,确定首批23家白领午餐推荐单位,商务楼宇员工就餐难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专业服务业

专业服务业增速快,重点产业集聚度高。以信息服务业、法律咨询业、广告业、金融业、投资与管理咨询业、会计与审计业、研发与设计业等行业为龙头的专业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实现税收收入7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倍。年内,成功引进参数软件等信息服务业30家,其中国内外品牌企业3家。至年末,营业收入超亿元的软件企业有7家。巴奥米特商务咨询、日东电工医药咨询、太动体育管理咨询、华德士人才等著名咨询公司,海特租赁、高乐人才服务、权美市场营销策划等租赁业、中介服务业企业陆续入驻静安,专业服务业集聚度不断提升。至年末,专业服务业机构比重已达32%。

金融业增势迅猛呈集聚态势。全年实现税收收入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9倍,领跑静安专业服务业,其中证券业实现税收收入38.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倍。年内,成功引进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至年末,静安区外资金融机构32家,主要分布在银行、证券、信贷及投融资等行业。与之配套的金融配套服务业、延伸服务业等相关专业服务业企业和机构达227家。

律师业国际化专业特色进一步凸显,国际化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年内,新建和引进律师事务所15家,其中北京华贸硅谷、上海海航、上海仁祥等律师事务所是立足国内、面向海外的知名律师事务所。至年末,区属律师事务所总数已达124家,其中从事涉外业务的有40余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执业律师达1364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有百余名,占总执业律师人数的十分之一。继续保持浦东新区之后第二个超百家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大区。年内,完成了国浩、申中、正信正义等一批创收逾千万元的规模大所和品牌所在内的9家市属律师事务所属地化管理。109家境外法律服务机构在沪办事处有三分之一在静安入驻,这些涉外元素远远高于本市其他任何一个区县。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8.12亿元,比上年下降3.9%,回落19.5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5.57亿元,增长6.3%;实现税收收入22亿元,增长5.3%,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14.7%,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

全年商品房预售1283套,比上年增长50.8 %;预售面积11.6万平方米,增长5.3%;预售金额31.01亿元,增长5.3 %;商品房销售613套,比上年下降38.5%;销售面积9.23万平方米,下降20.5 %;销售金额16.02亿元,下降13.1%;全年存量房成交1916套,比上年下降42.5 %;成交面积23.89万平方米,下降35.2 %;成交金额46.61亿元,下降31.3%。

宾馆会展旅游业

宾馆旅游设施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星级旅游饭店有20家。其中,白金五星级饭店1家,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6家,三星级饭店6家,二星级饭店4家。建筑总面积60万平方米。客房5577间,床位8541张。旅行社7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家,国内旅行社60家。社会旅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年内全区有社会旅馆93家,客房5001间,床位6829张。年内,完成了2家宾馆的升星工作,吉林驻沪办吉臣大酒店已上报审批四星级酒店,上海沪纺大厦由原先的二星级酒店升星评为三星级酒店。全区31家社会旅馆分别授予优质服务和规范服务达标单位。

拓展都市特色旅游,旅游产业平稳发展。宾馆、会展、旅行社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5亿元,接待中外游客142万人次,旅游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达59.8%,旅游星级饭店平均房价达823.07元,居全市之首,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全年上缴地方税收1.63亿元,与去年持平。其中波特曼丽嘉、希尔顿、锦沧文华等3家旅游饭店成为2008年度静安区纳税50强企业。

商旅文产业联动,旅游节庆活动精彩圆满。以“GO!静安”为主题的上海旅游节静安区活动,推出了“乐声扬起·爱心静安”、“另眼相看·解构静安”、“美味飘香·够味静安”和“购物达人·SHOPPING静安”四大系列近15项活动,展现了静安都市商业、旅游、文化、会展的新风貌、新亮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旅游节期间,全区旅行社、宾馆、景点、休闲街共接待中外游客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营业收入达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上海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上海强生旅游公司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国际国内旅游百强企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会务会展业稳健发展。至年末,举办各类会展4011场次,参展人次达312万,全年会展会议营业收入累计达到1.34亿元。举办国际经济文化交流40场。

二、改 革 开 放

国企改革与国资管理

全年审批国有(集体)产权转让前置37项,经审计、评估,已予以核准4项,净资产评估值共13亿元;已予以备案17项,净资产评估值共8.69亿元,主要是涉及压缩企业非主业拓展,收回无效益投资。国有(集体)产权无偿划拨10项:其中审批2项,标的国有资产0.82亿元;备案8项,标的国有资产约0.29亿元。国企增资扩股3项。

启动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完成区管上市公司专项治理。年内,指导国企完成公司章程修订。形成深化静安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方案和开开集团、开开实业财务分析报告。会同九百(集团)公司、开开(集团)公司压缩非主业,无效益投资,收回有利于主业发展,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按中国证监会要求,完成区管上市公司专项治理。

国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内,首次完成13家国企的经营预算编制,有序推进经营预算过程管理;首次对国资红利收益进行收缴,共收缴国资红利5754.65万元;首次筹建出资人财务监督信息系统,启动在中亚、环建和商投三家企业的试点工作,动态管控资产规模19.4亿元,并通过区信息委验收。首次将国企年度内审纳入常规管理。完成教文体系统30户国企清产核资工作,并形成综合分析报告送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