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汶川灾区卫生防疫走在全市各区县前列。5.12大地震,紧急组建12人的区卫生防疫队赶赴汶川开展灾区防疫,紧急抽调5批11人参加灾区医疗救治,出色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派遣3批26名医护人员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石羊镇。恢复重建灾区卫生服务体系工作走在全市各区县前列。手足口病防控有力,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连夜筛查3500余名0-3岁儿童。“问题奶粉”突发事件迅速得到妥善处置。

信息化建设

紧紧围绕打造“国际静安”的目标,着力提升全区信息化的水平和能级。全年建设信息化应用系统20个,其中MIS系统13个,网站6个,GIS系统1个。

“上海静安”门户网站知晓面不断扩大,应用度不断加深。网站平均每天接待网络访问用户约3201人,平均访问时间超过22分钟/人。网站全年发布各类信息总计11150条。网上办事加速推进,网站公布办事事项465项,78%的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互动功能不断深化,收到网上咨询1175件,网上信访1498件,咨询按时办理率达到72.8%,信访按时办理率达到90%,网站信访总量同比上升30%,网上信访占全区信访总量的比例达到了17.3%。

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全区45个政府部门公开政府信息523条,其中主动公开信息488条,依申请目录35条,在“上海静安”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内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累计3299条,依申请公开累计340条,共累计信息达3639条。文件目录备案制度继续推进,2008年全区45个政府部门报备公文1152条。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页面访问总量达760337人次,接受市民网上咨询1175次。

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区域诚信环境。以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和诚信活动开展为重点,完成法人信用数据库(一期)建设,重点归集了16个部门的行政处罚、表彰类、等级评定和年检类四大类信用事项329项,信用数据2399条;加强信用信息的依法公开,主动公开商业企业诚信档案、诚信收费、财务信用、纳税信用、经营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296条;进一步扩大诚信档案覆盖率,实现静安南京路地区商业企业诚信档案覆盖率达到89.6%。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持续推进。全年完成社保卡申领 45763张,补换卡12042张,学籍卡申领6421张,完成本市户籍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社会保障卡(敬老服务专用)申领29650份。继续推进居住证制度工作,向来沪人员发放居住证15869张,其中临时居住证13441张,居住证2428张。

精神文明

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出成果,文明和谐水平有提高。围绕“迎奥运、迎世博、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发动全区参与,着力改善城区形象和功能,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本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区。全年收集制作创建材料2000多份;发放调查问卷8万多份;清洗道路两侧外立面5万平方米,粉刷沿街墙面9万平方米,粉刷南北高架立柱4.04万平方米;制作宣传品21类,下发宣传品40余万份;在17个市、区级文明路口(文明监测路口)和地铁静安寺站、南京西路站开展文明单位与文明路口的结对活动;对大型户外活动建立“活动前有温馨提示,活动中有环卫设施,活动后有检查评估”的环境卫生承诺制。全年共有7.2万人次参与了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服务。

年内,全区创建市级文明小区50个,区级文明小区19个,市级文明单位53个,区级文明单位180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2个,区级文明行业10个,区级文明社团10个,区级文明商务楼7个。10人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10件好人好事被评为静安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10件好人好事被评为静安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提名奖。

五、人 民 生 活

工会与妇女儿童

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年全区新增工会会员4700余名,会员总数达到了9.5万名;新增建会企事业单位465家,其中新建独立工会169家,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工会45家。基层工会数达到1305家,覆盖企业4305家;楼宇工会联合会组建率达到了96.3%,楼宇内企业工会组织覆盖率保持在85%以上(动态);入驻本区40家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中,33家建立了工会组织,组建率达到82.5%。年内,久光百货、蒂森克虏伯电梯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起了工会组织。全区5个街道全部组建了社工工会。

职代会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果。年内,指导全区86幢商务楼宇召开了职代会,楼宇职代会建制率达到了74.8%,覆盖企业2036家,职工3.9万余人。楼宇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园区和小区,指导区内7个都市型工业园区、4个创业园区、58个小区召开区域性职代会,进一步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本区楼宇职代会制度建设的创新经验作了重要批示。

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加强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集体合同覆盖企业3747家;工资集体协议覆盖企业3104家,其中非公企业2810家,外资企业186家,覆盖职工4.5万余人;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合同覆盖企业3190家,职工3.1万余人。

工会帮抚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年全区4.9万余名职工参加“一日捐”活动,共计募集资金311万余元,四大节日期间区总工会开展节日帮困和助学帮困1297人次,发放帮困金75.7万余元。国有、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会职工参与率达到90%以上,两新组织和其他类型企业的职工参与率也有所提高。各级工会帮困1.4万余人次,发放帮困金546.75万元。在职职工补充住院、特种重病、意外伤害等各类保障计划参保人员达15.4万余人,4.8万余人获理赔721.3万元。年内,修订了2008年秋季助、奖学金标准,全年发放助、奖学金19.5万元,受助学生337人。做好困难劳模的关爱工作,全年区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共慰问劳模57人次,发放慰问金6.33万元。全力以赴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区建设。工会系统募集救灾款2500余万元,参加捐助职工7.9万余名。为援建都江堰市“职工书屋”捐书8万余册。围绕“三迎”工作,深化职工素质。全年各级工会培训师资150余名,职工近4万名,其中7000余人参加了考核,5600人获得了优秀、合格证书。

妇女儿童工作积极推进。年内,成功召开区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2007年度静安区妇女儿童发展“十一五”规划监测评比结果名列8个抽评单位之首,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落实为本市户籍的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免费安排妇科病、乳腺病筛查的实事项目,全年检查23254人,完成率达232.5%。推进妇女维权工作经常化、法制化,开展系列宣传和专题学习培训。通过信访接待、热线电话、社区妇女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近8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发挥了妇联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