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坚持为妇女儿童办实事。抓住元旦、春节等节点,走访看望年老和困难重症妇女、学生,发放慰问金2万余元。启动新一轮“爱心营养早餐”实事项目,受助困难家庭的子女从100名增至169名,费用从每人每天2元增至2.50元。联系城市超市为50户老“三八”红旗手、困难患重症妇女每周提供免费的“爱心绿色疏菜”一份,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人口与计划生育

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1万, 常住人口25.7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3.46万人。全年出生1938人,出生率6.25‰,死亡人口2761人,死亡率 8.91‰,人口自然增长率 -2.66‰。区域人口密度4.08 万人/平方公里。全区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99.5%,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率85.3%。

构筑开放型、立体化的国际化城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格局。年内,成立全市第一家标准化配置的区级人口计生指导中心,面积324平方米,开设儿童眼保健、牙保健等特色服务。实施《上海市静安区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实施办法》,对独生子女父母年老退休、婚后无子女人员年老退休、独生子女意外伤残、独生子女死亡等情况,依法进行奖励和补助。至年末,惠及人数达539人,奖励和补助金额达171万元。在全市率先为16周岁以上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和患重大疾病的困难家庭提供扶助。至年末,共扶助50余户家庭,扶助金额20余万元。

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强化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六全”孕前检测工作模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反响。至年末,50%以上的目标人群785对夫妇参与检测。

劳动就业

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促进就业社会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33529个,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目标数的175.5%;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6834人以内,控制在指标(6930人)以内;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数达68413人,完成目标数的129.3%;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8374 人,完成任务目标数的131.2%;开展青年职业见习1947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深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开发并稳定公益性岗位,全年共安置“双困”人员717人,安置率达到100%,帮助零就业家庭379人实现就业。青年创业绿色通道正式启动。至年末,本区共有自主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1166户,从业人员9946人。

高龄纳保、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基础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进,三方协商机制、工资分配机制、劳动监察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年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38起,案件受理率达100%。开展了以拖欠农民工工资、保护妇女权益和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等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961户,涉及从业人员55539人。全年受理工伤认定611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时工作制审批252件、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人数33748人、集体合同备案90份,办理《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备案》2000余户,通过调查发布《2008年静安区主导行业工资指导价位》。

社会助残与居家养老

残疾人就业、康复、无障碍设施建设等工作取得成效。年内,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2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电脑培训、CAD制图、盲人按摩、厨师烹饪等培训活动。积极发动盲人参加“上海市首届盲人保健按摩竞赛”,组织90人(次)残疾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比赛,发动区域11个单位,以正式上岗、挂靠保障等方式接受41名残疾人就业,协调解决了区领导下访接待的聋哑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完成2007年度社区参保单位残疾人比例审核工作,共对548个单位进行了核对。探索开展“居家助残”服务,投入资金148.7万元,对2918人(次)实施各类救助,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的实际生活困难。探索导盲犬服务的工作新模式,配合市残联对全市唯一落实在我区的两只导盲犬进行了融入性训练。区盲人协会落实市信息沟通无障碍重点实事,为690名视力障碍者提供固定电话优惠服务。“阳光之家”建设进一步深化。在城区、社区、小区三个层面完成了103个残疾车停车位设置工作。

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推进。年内,区精神残疾人“康复之家”建成。为52名0-7岁残障儿童发放康复训练补贴,为124名重残无业人员提供机构养护服务,为16名8-16岁独生子女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对全区291辆残疾车进行年检,年检率100%,对291名残疾车车主每人发放240元年度燃油补贴费。为1667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为70名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展免费的上门体检,为508名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发放残疾人用品用具3559件,1085人次受益,配发金额6万余元。

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保基本、全覆盖”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年内,新建社区中心厨房2家,老年日间服务中心5家,“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8个。至年末,全区已有30家社区“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全年共为全区23087名老人提供助餐、且浴、助学、助洁、助困、助医等“十助”服务。其中,得到市、区两级政府补贴服务的有1914人。得到助餐服务的共有2646位老人,他们中到站点就餐的1897位,送餐上门的有749位。应对物价指数上涨,每餐再补贴0.4至0.5元。强化为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为老服务项目的标准化、规范化。年内,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静安区分会成立并揭牌,理事单位提出捐赠项目,对重点关爱老人进行了帮助。

社会福利、救助与社会保障

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更加全面、有效保障。全年政策救助12.27万人次、救助金额4899.63万元;大力推进“综合帮扶进社区,专项助困惠万户”实事项目,初步形成我区的综合帮扶体系框架,全年实施各类帮扶助困项目投入资金约1350万元,11万余人次受益,继续保持100%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覆盖率;元旦、春节送温暖与年初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帮困相结合,政府共投入救助帮困资金约828.42万元,其中政策性节日救助347.89万元,区叠加补助480.53万元,社会各界帮困送温暖518.97万元,全区共有2万余人受益。全年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近6000人次;圆满完成抗震救灾捐款接收工作,区“5.12汶川地震”救灾捐赠接收工作站、静安区红十字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静安分会共收到捐款6006.56万元。全区党员缴纳特殊党费416.18万元。本区各界通过其他途径直接向灾区捐款约1.13亿元。全区社会各界捐款总计约1.77亿元;认真组织“募捐衣被、温暖灾区”社会捐赠活动,接收社会捐款176万元,接收募集衣被9162包,18万件;新建社区中心厨房2家,老年日间服务中心5家,“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8个。新增养老床位244张,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新增养老床位200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