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特色项目培育出成效。至年末,全区承办了击剑、游泳、田径、棋类四支二线运动队。全年区内共向市运动队输送各类运动员72名,为历史最高。年内,成功组织了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的游泳、击剑比赛并获游泳比赛组织奖。希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世界击剑锦标赛,区内输送的运动员分别获得100米栏金牌、男子重剑金牌和女子团体金牌;十三届市运会青少年组比赛分别获得八项总分第六名、奖牌第七名和十五项总分第六名。年内,育才中学被授予市“体教结合”先进集体,区少体校击剑队、射击队被评为市业余训练优秀运动队。 引进社会资源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年内,引进三家体育服务企业已全部开业。静安体育馆改建工程竣工交付使用,为静安南京路地区功能开发增添了新的亮点。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继续全面推进。全年新建信息化项目23个。其中,MIS系统10个,GIS系统3个,网站6个。深化推进区实有人口综合信息资源库、基本单位基础数据库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和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 “上海静安”门户网站实施整体改版,网站功能不断完善,网站集约化建设不断加强,英文版全面建成。网站平均每天接待网络访问用户约1200人次,页面浏览量达5万页/天,已有栏目323个(新增126个),公布网上办事事项626项,各类信息总计34000余条。“网上办事服务系统”处于全面应用阶段,已经实现69%的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便民服务功能增强,市民服务平台提供了区内20类服务设施、18类便民查询和食、住、行10大类GIS信息,企业互动平台的“企业名录”提供了全区9200余家企业的基本信息。互动功能不断深化,门户网站收到网上咨询1915件,网上信访1349件,部门平均按时办理率达90%。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效显著。全区45个政府部门公开政府信息668条。其中,主动公开信息538条,依申请目录130条。在“上海静安”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内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累计2413条,依申请公开累计217条,共累计信息达2630条。文件目录备案制度继续推进,全区45个政府部门共计报备公文1769条。2006年政府信息公开专栏页面访问总量达262399人次,接受市民电话、网上或当面咨询3488次。2006年,全区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105件,经同意公开答复的有45件。 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区域诚信环境不断优化。全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化知识讲座和专题培训13次,培训人数达796人次。政府机关正版软件工作全面完成。 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稳步推进。年内,曹家渡街道、江宁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区企业服务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等有关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全年完成社保卡申领4359张,发放社保卡6240张,补换卡10435张,蓝卡换红卡3806张。中小学生学籍卡申领15239张。办理“市民信箱”391个。继续推进居住证制度工作,向来沪人员发放居住证16482张。其中,临时居住证15849张,居住证633张。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年内,精神文明品牌化创建项目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在全市率先开通了“静安温馨家园----志愿者在线网站”。创新开展了“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进商务楼宇、进外来务工群体的活动。2.93万人通过了“百万市民学礼仪”知识考试。“文明在我脚下”等各类市民道德主题实践,形成了具有静安特色的“鲜花送给文明人”系列活动。全年共有10万人次参与了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年内,创建2005新版市级文明社区3个,创建率全市第一。至年末,全区共有市级文明小区61个、区级文明小区15个。市级文明单位53个、区级文明单位233个。市级文明示范标志区域2个。区级文明行业9个。 五、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0.96万人,外来流动人口3.79万人,常住人口25.65万人。全年出生1406人,出生率4.54‰;死亡人口2730人,死亡率8.81‰;人口自然增长率-4.27‰。区域人口密度4.06万人/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99%,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率85%。 “计卫联手”品牌构筑一流社区服务站点,实现生殖保健服务人群、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全覆盖。年内,引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调查”国际合作项目;全年办理结婚登记3793对,离婚登记787对。“静安区娱乐场所性病艾滋病预防和控制项目”有效推进;年内3个街道成为上海市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创建单位。 劳动就业 强化就业政府责任体系,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劳动就业岗位36585个,失业登记人员控制在7162人。职业培训多元多层次,重点加强灰领型技能人才和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全年职业培训帐户卡发放数13908人。实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7634人次,其中中高层次培训11705人次。发展青年见习基地55家,1293名青年参加职业见习。优化创业环境,努力缓解开业场地缺、资金少、能力弱等瓶颈问题。年内,完成“静安开业园区南西分区”的规划和筹建,开业园区面积累计达到7579平方米。加大开业贷款担保力度,为238名开业咨询者融资培训。至年末,全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1148家,从业人员12347人;公益性劳动组织6家,从业人员1642家。万人就业项目实施长效管理,至年末,全区万人就业项目组织48个,从业人员达2088人;以“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培训、送补贴”为重点的就业援助出成效,年内安置“双困”人员388人,基本实现对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一个、认定一个、服务一个、安置一个的政府承诺。 社会福利与救助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政策救助14.02万人次、救助金额1983.5万元;社会帮困2.9万人次、帮困金额415.4万元;专项帮困1.9万人次、补助金额628.9万元;全年募集社会慈善捐赠491万元;“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赠活动,接受社会各界捐款261.99万元,捐衣被18.27万件;福利彩票销售稳步上升,全年福利彩票销售3151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年内,出资89.2万元用于支持民间组织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全年有7.92万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发放金额1454.15万元,有1.74万人次协保人员享受到生活困难补助,发放金额248.46万元;有1.15万人次享受春节、元旦节日补助,发放金额163.6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