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重点建设工程、重点技改工程进展顺利。2003年,我市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和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6亿元,占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2.4%。我市列入省、市重点工程的投资项目有长晋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28亿元,占年计划的61.2%;晋城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830"项目完成投资8.79亿元,占年计划的111.4%;亚美大宁煤矿完成投资8553万元,占年计划的46.9%;晋城市综合馆完成投资4300万元,超年计划的1.9倍;晋陵一级公路完成投资2.65亿元,占年计划的158.3%;晋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晋城市体育场也于9月开工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523万元和750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93.4%和37.5%;计划新开工的其他三项工程也正在紧张筹建之中。 2003年市政府确定的15项重点技改项目投资情况是:天脊集团晋城化工有限公司的"1830"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343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8.2%,并在年底前顺利实现投产;兰花公司的聚甲醛项目完成投资4619万元,占年计划的109.2%;晋城汉通机械有限公司完成4050万元,占年计划的61.3%;城区崇安堂药业完成3521万元,占年计划的78.2%;城区九洲玻璃完成2157万元,占年计划的100%;沁水永昌隆发电有限公司完成4460万元,占年计划的89.6%;沁水群英特种铸造完成8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阳城晶岗陶瓷完成60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高平兴高焦化完成252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8%;高平兴华物贸318高炉完成5460万元,占年计划的109.2%。其它技改项目也进展顺利。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1.79亿元,比上年增长8.4%。交通事业快速发展,营运效率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公路交通设施的改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在2003年,投资的力度空前加大,全年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达15.3亿元,是上年的7倍,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1%。截止2003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111公里,比上年末增长5.1%。继上个世纪90年代我市修建了省内第一条高速公路-晋阳公路后,又开工修建了出省高速通道-晋焦高速公路。上年开工的长晋高速公路和晋陵一级公路进展顺利,本年分别完成投资4.28亿元和2.65亿元,晋陵公路陵川段已实现顺利通车。在城市,我市实施的"畅通工程",以大思路、大投入开展了一场打开断头路、打通瓶颈口的城市道路建设攻坚战,同时开工建设了8条城市道路,当年竣工的就有7条,创造了建市以来一年修建城市交通道路总里程的最高记录,大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在农村,"村村通"工程赢得全省市、地之冠,全年完成公路里程2403公里,占全省建设公路里程的20.5%,为我市三年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止2003年底,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为4.42万辆,比上年末下降4.74%。全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5648.1万人,比上年下降3.3%;公路货运量7776.9万吨,增长0.4%;完成客货周转量30.5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1%。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5208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665万元,增长10.8%;电信及移动业务总量68543万元,增长30.9%。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42万门,总容量达到27.85万门;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23万户,累计达到40.68万户(其中包括小灵通用户4.4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6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0.02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8.4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5.81部/百人。 旅游业健康发展,社会办旅游合力开始形成。2003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全市各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办旅游的合力开始形成,使这一新兴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全年开发改善旅游景点20处,完成投资2.27亿元,比上年增长52.69%,其中,投资6000万元建成12条旅游公路158.7公里。在遭受"非典"疫情严重袭击的情况下,2003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19.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3亿元,比上年下降了3.10%;其中:海外旅游者170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7.7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9.43%。 六、乡镇企业与民营经济 乡镇企业健康发展。2003年,我市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全市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2%,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5.04亿元,增长15.33;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22.7亿元,增长15.5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84.02亿元,增长15.06%;实现利润总额15.39亿元,增长12.19%;上交税金5.31亿元,增长24.68%。民营经济成为我市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唱主角,2003年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7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0%;完成营业收入19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1%;实现利润总额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1%;应交税金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1%;民营企业的劳动者报酬为2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兴高焦化等一批民营企业的崛起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闪亮点。 七、市场贸易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进入二季度,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我市消费品零售市场造成严重 冲击,从下半年开始,消费品市场出现了强劲反弹势头。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4%。其中,市的零售额31.78亿元,增长18.05%;县的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3.18%;县以下的零售额11.26亿元,增长13.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42.73亿元,增长26.58%;餐饮业零售额完成4.59亿元,增长4.49%;其他行业零售额完成6.23亿元,下降22.11%。批发零售贸易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7.5%上升到79.8%,比上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私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所占份额显著上升,分别比上年提高了5.5和1.5个百分点,而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则分别下降了2.3和1.9个百分点。通信、汽车及住房成为贯穿全年的消费热点,家用电器继续保持旺销势头。 对外贸易实现超常规发展。2003年,我市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30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9%。其中进口完成773.5万美元,出口完成228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76.6%。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1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85万美元。全年新发展7家自营进出口企业,截止年底,我市有自营权的进出口企业已达34家,本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21家,比上年多了3家。其中国有7家,集体6家,民营4家,与4家外商投资企业一道,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出口企业所有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