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01 晋城市统计局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2003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1元,比上年增长15.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42元,增长8.68%。受粮食、鲜菜、肉禽等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0.41%,比上年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2%,下降1.48个百分点。2003年,城市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使用面积)达到18.4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1%。92%的家庭住上了两居室以上单元配套楼房;70%的家庭住房有厕所和浴室。全市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29平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楼房面积占到41%,砖瓦平房面积占到52%。2003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进一步下降,年末农村贫困人口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9.76%。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739元,比上年增长13.74%。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4.75万人,比上年增加7568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4.01万人,增加951人;企业单位10.74万人,增加6617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险金15902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放3343万元,企业单位发放12559万元;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03万人,比上年增加2.1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228人,发放失业救济金246万元;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2.81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参保人数5.18万人,增长39%;企业7.63万人,增长18%。全年全市共有2.82万城镇居民和2.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城镇低保覆盖率达100%。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20个,床位2727张,年末在院人数1521人;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71个,其中星光老年之家48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达1181家。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企业58个,安置924个残疾人就业。全年全市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63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982万元,间接接受捐赠7万元,受益人次数达14.85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2003年,市委、市政府为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打响了"蓝天工程"和两河治理战役。全年市区二级以上达到172天,超省定目标52天。总投入2亿多元的两河治理工程将治理河道9.05公里,铺设污水管道5.54公里,修建小游园5个,绿化91万平方米。全市排放废气达标率为92.89%,比上年提高了2.89个百分点;排放废水达标率93.02%,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32.57%,比上年下降4.4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对1600多辆机动车尾气进行治理并达标,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1.2平方公里,比上年新增2.6平方公里。集中供热390万平方米,城市烟尘控制区面积22.6平方公里。年末全市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5.62千公顷;年末全市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生态示范区面积达440.7千公顷。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已达到3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72%。全市公共绿地面积达22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5%,绿地率达2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市区与城郊连成一片的绿化体系。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2、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所列增长、增加、上升、提高、下降、降低、减少等均相对于2002年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