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大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19.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3920.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完成3949.76亿元,增长12.9%。 产销衔接保持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26%,较上年回落0.8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97.90%,重工业产销率97.1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天然原油 万吨2296.96 15.0 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回落。全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913.99亿元,增长6.6%。实现利税总额1078.76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实现利润689.03亿元,下降6.9%;实现税金389.73亿元,增长8.3%。 建筑业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60.73亿元,增长13.6%;总产值完成1808.46亿元,增长28.6%。房屋施工面积10192.58万平方米,增长11.3%;房屋竣工面积2837.52万平方米,增长10.7%。年末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296家,实现利润48.50亿元,增长55.5%;实现税金55.22亿元,增长30.4%。 交通、邮电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464.37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公路运输引领交通业务量上升。全年完成客运量25298.95万人,增长9.8%。其中,公路22566万人,增长8.2%;铁路2384.14万人,增长25.0%。全年实现货运量43553.72万吨。其中,公路19800万吨,增长9.4%;铁路11284.19万吨,下降7.2%;水路11656万吨。公路、铁路、水路三种主要运输方式占货运量比重分别为45.5%、25.9%和26.8%。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297.66亿人公里,增长14.5%。其中,公路131.22亿人公里,增长9.0%;铁路124.82亿人公里,增长19.7%。全年实现货物周转量10102.32亿吨公里。其中,公路205.92亿吨公里,增长15.5%;铁路296.73亿吨公里,下降13.5%;水路9595.44亿吨公里。 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8111.30万吨,增长7.1%。其中,进港21519.80万吨,增长42.2%;出港16591.50万吨,下降18.9%。在港口货物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70.40万标准箱,增长2.4%。全年滨海国际机场起降航班7.52万架次,增长6.9%。机场货邮吞吐量16.81万吨,增长0.9%;旅客吞吐量578.03万人次,增长24.6%,跨入国内大型机场行列。服务辐射功能向腹地进一步延伸。全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1242.24亿美元,下降23.8%,其中外地经由天津口岸货物总额占到58.0%。新建内陆无水港6个,总数达到16个。 全年城市公交客运量12.05亿人次,增长2.9%。更新公交车1000辆、出租汽车3951辆,全部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私人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30.5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5%;其中轿车80.60万辆,增长24.3%。民用私人汽车达到100.54万辆,增长24.7%;其中轿车66.67万辆,增长28.6%。 邮政电信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86.67亿元,增长9.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59.76亿元,增长9.0%;邮政业务总量26.91亿元,增长14.8%。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3111.01公里,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12.99万户,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85.13万户。全年公网电话本地通话量58.77亿次,长途电话通话量11.46亿次,其中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0.19亿次。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66.81万户,增长10.2%;全年短信业务总量129.06亿条,增长22.9%。全年发送邮政函件1.44亿件,增长54.6%;其中快递3180.3万件,增长86.1%。 国内商业和旅游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24.94亿元,增长11.0%。 商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0678.91亿元,增长13.1%;其中,批发销售额8649.44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30.83亿元,增长21.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049.84亿元,增长21.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76.26亿元,增长23.2%。汽车和石油类商品销售是促进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零售额分别增长37.8%和26.5%,合力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个百分点。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使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汽车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活动共销售汽车1.8万辆、家电11.8万台,实现销售额12.3亿元。 图3 2005-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贸载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年末全市亿元批发市场达到75家,比上年末增加5家;其中成交额超10亿元的批发市场40家,增加6家。加快推动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与改造提升,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0个,累计达到330个。完善了具备早点快餐、便利店、家庭服务、美容美发、洗染、维修等多种商业业态的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年末累计新建、完善和提升社区商业中心209个。 旅游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产业节”,实施了京津冀旅游“一卡通”,进一步提升改造“近代中国看天津”9个主题板块,加快推进4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津湾广场、“天津之眼”摩天轮、北塘海鲜街、新改造提升的海河游览线及八大公园等新景点,成为津门旅游的新亮点。年末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111家;旅行社30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1家,国内旅行社286家。全市A级景区47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141.02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30.58万人次,均比上年增长15.6%;旅游外汇收入11.83亿美元,增长18.1%。全年接待外省游客人数比上年增长10.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7.2%。全年全市22.7万人次出国出境旅游,增长12.9%;旅游支出31.76亿元,增长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