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3-19 天津市统计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12年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中名列第一。天津保税区依托海、空两港的区位、政策和功能优势,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1个,2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45个,区域发展总量和能级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区、滨海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和创新型试点科技园区。滨海高新区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滨海科技园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高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滨海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7.1%;技工贸总产值366.8亿元,增长27.0%;利润总额24.2亿元,增长32.1%;税金总额19.2亿元,增长31.7%。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规划与建设

规划建设管理不断加强。确定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发展战略。编制了区县总体规划、一批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市规划馆成为展示天津形象和广大群众参与决策的重要平台。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06.97亿元,比上年增长55.9%。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机场第二跑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津汕高速公路(天津段)建成通车,天津港主航道二期拓宽、津滨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试验段已完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向于家堡延伸、天津站地下交通枢纽、天津西站铁路站房、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快速路西北半环、中央大道、海滨大道南段、地铁2、3、9号线、南水北调干线和配套工程等项目抓紧建设。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增强。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325.50万立方米/日,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6.20亿立方米。全社会用电量550.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4.61亿千瓦时,增长20.7%。完成10万平方米老住宅供热补建,为11万户居民更换户内自来水和燃气旧管道。继续实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100万农民受益。建成一批社区服务中心、停车场和人行天桥。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统筹调剂全市用地,有效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全年土地供应总量7711.27公顷,增长35.7%,其中土地出让6843.40公顷,土地划拨867.87公顷。

生态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工程全面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已经竣工,年度污染减排计划任务全部完成,“创模”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增绿化面积2800万平方米,植树造林26万亩。以河道治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河道水质明显改善。以煤烟型污染、建筑工地扬尘和汽车尾气治理为重点,全市开展了烟煤电厂、非电企业高效脱硫改造工作。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垃圾清运回收处置体系,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有 3个区、7个镇获得国家卫生区(镇)称号,8个镇获得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建成文明生态村810个。中新生态城建设全面展开。循环经济规模越做越大,形成了北疆电厂、子牙环保产业园、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5个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比上年下降1%。

环境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307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4.1%。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连续8年保持100%。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总体评价保持在“好”和“较好”等级,新创建“安静居住小区”28个,全市总数达到211个。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21个,生态示范区7个,自然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11万公顷。

开展了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城市风貌,入市环境焕然一新,城区道路规范了报刊亭、垃圾箱、城市座椅等设置,小白楼、奥体中心等重点地区亮点凸显,公园改造形成各自特色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城市绿化特色鲜明,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道路、交通设施、路灯照明、爱国卫生、综合执法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得到了新的加强。

安全生产形势好于上年。各类安全事故共死亡1072人,比上年减少299人,下降21.8%。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5人,比上年下降32.9%。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47人,下降1.3%。

信息化建设

全面贯彻“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战略,逐步呈现出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良好发展态势。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40%的企业开展了B2B、B2C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数字城区、医疗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方面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554.43万户,增长17.0%;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54.55万户,增长11.4%。

质量检验和监督

积极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天津碱厂“红三角”牌纯碱等107种产品被市政府认定为2009年天津名牌产品,年末“天津名牌产品”累计达到264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4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3个。开展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中心正式启动运行,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年共对2769家生产企业的3169批次产品进行定期检验,综合合格率为92.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9个,国家检测中心5个,产品质量认证机构5个,共发放产品认证证书5698张;计量检定技术机构21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9.41万台(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力度加大,天津口岸全年截获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33种、共122批次,检出动物疫病疫情10种、共8批次。

五、科教文卫事业

科 技

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市级科技成果202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06 项,应用技术成果1726项,软科学成果88项。在科技成果中,属于国际领先水平9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51 项,分别比上年增加13项和26项。全市11项科技成果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涉及新材料、干细胞技术、商品检验技术、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53家、高技术产品156项,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认定5项。组建科技服务队21个,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1023人。受理专利申请19187件,专利授权7216件,分别增长10.1%和9.0%;年末全市有效专利达20515件,增长18.5%。全年签订技术合同9843项,成交额106.15亿元,分别增长5.6%和21.3%。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建成,55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全面启动。曙光超百万亿次计算机已经形成生产规模,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三代聚光太阳能电池、巨型子午线轮胎装备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新增45家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累计达到292家;新增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累计达到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