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业 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设立改造重组了一批资本规模大、投融资能力强、市场化程度高的全市性投融资平台,投融资和防控金融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飞机租赁基金设立,累计注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创业风险投资企业413家,天津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基金相对集中的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积极搭建基金与项目对接平台。成立了铁合金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等新型交易平台。日本爱和谊财产保险公司、韩国企业银行落户天津。 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152.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7.2%,比年初增加3463.71亿元,超过前3年新增贷款的总和。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7256.78亿元,增长66.6%,比年初增加2879.56亿元,占到全市新增贷款的83.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887.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1%,比年初增加3931.79亿元,同比多增2215.51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6240.66亿元,增长58.6%,比年初增加2294.57亿元,占到全市新增存款的58.4%;储蓄存款余额4973.05亿元,增长25.4%,比年初增加910.69亿元。 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年末全市共有30家上市公司的31只股票在沪深两市挂牌交易。红日药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各类证券交易额15340.16亿元,比上年增长91.9%;其中股票交易额14044.81亿元,债券交易额29.78亿元,基金交易额144.03亿元。年末证券帐户开户数263.0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0%。期货市场发展迅速,期货交割库数量与品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全年期货市场成交量2672.57万手,增长79.9%;成交额16648.68亿元,增长1.6倍。调剂外汇总额35.3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5.6%。其中调入外汇17.81亿美元,下降37.0%;调出外汇17.51亿美元,下降52.2%。 保险业继续发展。海康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金盛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长城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中航三星人寿保险天津分公司先后开业。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总公司4家;分公司38家,其中产险19家,寿险19家;专业中介机构83家;各级各类兼业代理机构2786家。全年保费收入151.29亿元,下降13.9%;其中,财产险收入45.8亿元,寿险收入92.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险收入13亿元。全年赔付总额59.92亿元,增长17.4%;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32.84亿元,寿险赔付26.21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较快。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市场信心的恢复、需求的增加及“房产新政”效应促使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35.18亿元,增长12.5%。商品房销售面积1590.02万平方米,增长27.0%;实现销售收入1094.85亿元,增长45.4%。全年存量房交易面积1020.8万平方米,交易金额586.9亿元,分别增长1.7倍和2倍。 二、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外贸出口降幅较大。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39.4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0.6%。其中,出口299.85亿美元,下降29.0%;进口339.59亿美元,下降11.4%。对美国、欧盟、东盟、韩国和日本等五大主销市场出口199.2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的66.5%。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204.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9.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的68.2%和39.8%,同比分别提高6.1个和4.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 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96家,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38.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实际到位90.20亿美元,增长21.6%。服务业依然是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合同外资额99.69亿美元,实际到位48.90亿美元,分别增长7.0%和8.3%,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72.0%和54.2%。新批合同外资额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8个。全年有381家企业增资,外商增资额49.67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额的35.9%。实际到位增幅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韩国和香港,分别增长1.7倍、1.1倍和47.4%。其中香港在津投资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额和实际到位额均名列首位。截至年末,在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43个,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36家。 吸引内资增势不减。全市实际利用内资12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大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185个,到位资金974.37亿元,占全市内资到位额的78.4%。引进国内500强优势企业累计达119家。 经济合作与交流 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达到新水平。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全年签订服务外包合同91个;协议金额5.02亿元,执行金额2.12亿元,分别增长1.5倍和2.3倍。全市当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307个,合同额17.22亿美元,实现营业额21.47亿美元,增长95.6%。截至年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国家24个,在境外劳务人员1.28万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全年签订技术引进合同490项,合同金额8.68亿美元,年末全市拥有外资研发中心25个。成功举办了首届全球绿色经济峰会等重要展会。我市承担建设的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获得国家授牌。 对口支援工作高质高效推进。对口援建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的295个项目基本完成。继续实施对甘肃省、西藏昌都地区、重庆万州区和新疆喀什的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全年共组织实施援建项目51项。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制面进一步扩大。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国有企业改制53户,累计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制3532户,改制面达到93.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积极成果。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完成交易的国有产权项目342宗,成交金额155.89亿元,增值率达8.0%。 三、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完成381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5%,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0.8%。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8223.99亿元,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2.66亿元,增长4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24亿元,增长31.8%。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金额104.94亿美元,实际到位57.64亿美元,分别增长5.7%和22.1%。 组建了滨海新区行政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确定了“一城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空间布局和战略。中新天津生态城起步区建设进展顺利。东疆保税港区一期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部建成。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加快建设,响螺湾商务区在建商务楼宇达到39座。滨海高新区渤龙湖总部园区启动。南港工业区建港造陆10平方公里。滨海旅游区、临港工业区、临空产业区加快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