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省继续坚持“稳定捕捞,发展养殖,抓好远洋”的方针,注重效益,稳中求进,加大海洋捕捞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常规品种和名、特、优、新、珍、稀品种养殖相结合,确保了渔业增产、渔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650.5万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海水产品566.5万吨、淡水产品84万吨,分别增长5.7%和12.9%。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全省农机装备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有了较大增长。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522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8%。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01.4万千瓦,增长3.3%;联合收割机达2.8万台,增长60.0%。新建5处农用航空站,拥有轻型飞机11架,飞机植保作业12.7万亩,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新突破。农村用电量168.2亿千瓦小时,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06.5万吨,增长5.1%。年末耕地面积665.1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8.0万公顷,所占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全省各地农村通电、通车、通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有较大提高。到1998年底,全省通电的农户数达到1987.6万户,比重达到99.7%;通汽车村数达到8.2万个,比重由上年的91.5%上升到93.6%;通电话村数达到8.0万个,比重由82.1%上升到91.6%;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4.0万个,比重由42.5%上升到45.9%。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通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适时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并加快农业科技革命,及时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省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农村迈进。

三、工业

1998年,全省各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以抓大放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扭亏增盈力度,确保工业生产的速度与效益始终名列全国前茅。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1998年,全省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786.7亿元,增长4.8%;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074.5亿元,增长7.7%。集体工业增势依然强劲,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并驾齐驱,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后来居上。全年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702.3亿元,增长20.5%;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21.4亿元,增长12.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194.8亿元,增长13.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22.3亿元,增长19.5%。非国有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省工业生产的稳步增长。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1998年,全省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767.1亿元、1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和11.9%,轻工业比重工业快2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基本衔接,产销率提高。由于及时开展了以抢占省外市场、巩固国内市场和调整国外市场结构的一系列开拓市场、强化市场营销活动,促进了全省工业生产与销售的衔接。1998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国有及大中型工业产销率高于非国有工业。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8.1%,大中型工业为97.9%,其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为98.3%。非国有工业中集体工业产销率为95.9%,股份制工业为9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为96.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为96.6%。轻、重工业产销率基本持平。轻工业产销率为96.6%,重工业产销率为97.0%。

市场制约作用强化,产量增降明显。在省重点统计的126种产品中,比上年增长的有76种,占60.3%。在轻工产品中,保证人民日常生活供给的基本消费品大都保持了一定增长。其中,乳制品增长34.1%,软饮料增长8.2%,糖增长11.9%,罐头增长4.5%,啤酒增长5.1%。市场需求较旺的一批名优高档耐用消费品依然增长较快。房间空调器增长1.1倍,彩色电视机增长8.7%,家用洗衣机增长9.4%。但自行车、洗尘器、照相机等产品市场需求减弱,生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纺织行业通过几年的调整已取得初步效果,主要纺织产品生产有所加快。纱增长2.0%,布增长5.1%,服装增长3.9%,化学纤维增长32.0%。重工产品中,能源生产增长较为缓慢,部分产品有所下降。其中发电量增长0.1%,原煤增长3.6%。汽油、柴油、燃料油等均所下降。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钢、钢材以及一些主要化工原料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钢增长11.7%,钢材增长31.0%,水泥增长8.4%,硫酸增长9.6%,浓硝酸增长16.9%,纯苯增长11.9%。投资类机电产品仍未扭转低迷局面,生产缓慢增长或下降。其中工业锅炉下降28.1%,金属切削机床下降7.5%,内燃机增长0.9%,发电设备下降31.9%。支农类产品保持较快增势。其中化肥增长19.2%,化学农药增长13.4%,合成氨增长11.6%,小型拖拉机增长11.1%。随着邮电通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相关的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1.2倍、程控交换机增长23.1%,高精密机床增长1倍,数控机床增长1.5%。

经济效益逐步好转。1998年,全省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79.6亿元,比上年增长7.1%;实现利润229.1亿元,增长2.8%;实现利税563.6亿元,增长3.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98%,比上年下降4.4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比上年下降,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有所提高,其余五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总资产贡献率9.34%,下降1.0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111.03%,下降2.2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75%,下降0.1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68次,减缓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10%,下降0.1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4642元/人,增长6.55%;产品销售率96.8%,提高0.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1998年,我省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快速增长。199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高于上年增速0.2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达16.1%,大大高于出口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增速。投资率达到28.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国有及控股单位投资力度加大,比重提高。1998年,全省国有及控股单位投资完成1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增幅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平均增幅6.0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由于受国家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影响,投资完成663.1亿元,增速高达27.7%,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集体和个体投资则增长缓慢。集体投资完成592.4亿元,增长4.0%,增幅回落13.5个百分点。个体投资完成275.3亿元,增长13.9%,增幅回落5.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