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6)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省有各类医院及卫生院3170所,比上年增加19所;医院病床19.6万张,增长1.4%。卫生技术人员30.1万人,增长2.3%,其中医生13.3万人,增长2.1%;护师56394人,增加3520人;护士30534人,减少559人。中医事业健康发展,中医科病床2.0万张,比上年增长2.2%;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增长3.6%。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省有121个县(市、区)完成或基本完成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占农业县(市、区)总数的93.8%。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省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艺术表演场所107个,公共图书馆13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8个。档案馆184个,馆藏总量628万卷(册)。全年共出版各类图书3922种,报纸91种,杂志225种。全省共有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18座、电视台19座、有线电视台11座,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8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3座。全省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达到927小时43分,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3673小时21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2.92%和88.7%。 在亚运会比赛中,我省共有44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了17个大项比赛,获20枚金牌、11枚银牌、6枚铜牌;在国际比赛中我省共有4人7次获世界冠军,8人9次获亚洲冠军。 十二、市场物价 1998年,全省各级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启动市场,扩大内需,取消了一些抑制消费的政策规定。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物价稳中有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了价格结构调整力度,主要是大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和顺价销售政策,适当降低了小麦、玉米定购价格;在适当降低棉花定购价格的同时,改革了棉花价格形成机制;提高了铁路货运、城市自来水、公交车票、旅游景点门票、公路建设客运附加费等价格和收费标准;配合流通体制改革,建立了在政府调控下原油、成品油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在整顿农村电价的基础上,推行了农村分类综合电价;降低了部分电信业务资费标准;整顿了药品价格秩序。物价运行环境得到改善,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势头有所抑制。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2.9%。分城乡看,全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3%,农村下降1.0%;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9%,农村下降2.8%。从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来看,食品价格下降的影响最大,成为带动整个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因素。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下降3.8%,其中粮食下降8.3%,肉禽及其制品下降11.6%,鲜菜下降1.8%,鲜果下降6.8%。食品类中价格上涨的商品主要是鲜蛋和油脂,分别较上年上涨4.8%和1.0%。工业消费品降多升少,总体水平在低位运行。衣着类下降1.6%,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下降3.8%,交通及通讯工具下降6.0%。医疗保健和居住价格稳中有升,分别比上年上涨2.9%和2.0%。服务价格涨幅较高,比上年上涨1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3.8%,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下降9.2%。全省工业品价格总水平继1997年下半年呈降势以来继续下降。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4%,比上年1.2%的涨幅回落5.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3.9%,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4.1%,生产、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均下降4%;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下降6.6%,比上年0.6%的涨幅回落7.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升0.2%,设备工器具价格下降4%,其它费用价格上升2%。 十三、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低速增长。199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80.1元,比上年增加189.3元,增长3.6%,增幅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2453元,比上年增加161元,增长7.0%,回落2.9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从城镇居民生活来看,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重下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44元,比上年增长2.6%。生存资料需求稳中趋降,享受与发展资料需求上升。表现为:食品支出微降,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642.1元,比上年下降0.8%;衣着支出全面下降,全年人均衣着支出581.0元,下降13.8%;耐用品需求高速增长,全年人均耐用品支出422.2元,增长23.3%;教育、娱乐投资持续增长,人均教育和文娱费支出分别为271.3元和42.1元,分别增长13.3%、7.9%;购房与建房支出成倍增长,全年人均购房与建房支出高达562.8元,增长1.2倍。从农民生活来看,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95.1元,比上年减少31.2元,下降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7%。到1998年末,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9.7平方米和23.9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提高0.2平方米和0.8平方米,住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1998年末,全省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分别为106.2台和35.8台、电冰箱85.8台和13.5台、收录机67.4台和32.5台、洗衣机87.8台和13.2台、电风扇196.8台和136.6台、照相机46.8架和2.9架、摩托车25.2辆和25.6辆。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影碟机13.8台、空调器15.2台、微波炉7台、电脑3.8台。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提高。1998年末全省职工人数为931.0万人(不包括乡办和村办),比上年减少6.6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04.4万人,比上年增加52.8万人。全年全部职工工资总额6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职工平均工资6460元,增长3.5%。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社会福利、救灾捐赠和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到1998年末,全省社会福利单位(含敬老院)达到3941个,床位10.4万张;福利企业共3793个,安置残疾职工7万人。全年共接受社会各界捐款2.0亿元,捐赠物资折款4.5亿元。扶贫力度加大,到1998年底,全省以县(市)为单位整体解决温饱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省各级在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使计划生育的各项管理日趋规范,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1998年,我省人口增长仍处在结构性回升期内,但出生率升势明显减缓。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省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6.12‰,人口自然增长率5.46‰。年末全省总人口为8838.2万人。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