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有较大提高。1998年,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558项,比上年增加51项,增长1.5%。有39项重要技术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全省有两院院士1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18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75人。全省专利申请量达7597件,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增加1075件,增长16.5%;授权专利4127件,居全国第三位,比上年增加1220件,增长42.0%。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1998年,全省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达到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安排科技开发贷款20亿元,增长近一倍。 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成果显著。1998年,我省威海、济南、青岛、潍坊、淄博等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枣庄、烟台、济宁、临沂、泰安等5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预计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40亿元,利税5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30亿元。实施火炬计划项目313项,其中国家级56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星火计划成绩斐然。1998年,全省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366项,其中国家级111项,总投资45.8亿元。共获省科学技术星火奖110项。截止1998年共有173家企业被授予省级星火示范企业。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3100个,比上年增加381个,增长3.0%;从业人员21.6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2.2万人。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8091项,比上年增加2176项,增长8.4%;合同金额达26.2亿元,增长8.3%,实现金额17.0亿元,增长8.3%。 气象工作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气象预报水平提高。在积极做好常规公众天气预报服务的基础上,狠抓了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和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一条龙气象保障工作。对汛期全省境内出现的9次重大天气过程,及时地进行了预报。城乡天气预报警报服务网覆盖全省94.8%的辖区面积。积极组织开展了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增雨防雹作业。组织飞机人工降雨增加降水12.9亿立方米,防雹作业保护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1.6亿立方米。 地质勘探工作全面完成任务,重要地质项目有较大进展。全年新签合同1173个。新发现矿产地7处;新增探明石墨矿储量C+D级460矿物万吨;预算内提交地质报告24份,社会资金提交地质报告22份;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90604米。 测绘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认真组织实施基础测绘计划的同时,加快了从传统测绘产业向现代化地理信息产业转变的步伐。1998年,全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1964/2684.42点/公里,高程控制测量(国家三、四等以上级)7647公里。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34737.6平方公里/12778幅,数字化测图5718.5MB(兆比特)/1731幅,编制各种地图1598幅,地形图测绘948幅,航空摄影7314.7平方公里,公开出版地图101种、88.5万张(册),航空像片30161张,大地控制点成果5609点(组)。 技术监督职能强化。在加强企业技术基础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标准化方面,1998年,我省又有410种产品通过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验收,采标产品累计5037种。有5项采标新产品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4个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验收。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发展,新颁发代码证书6.7万个,累计已达47.2万个,列全国第三位。在计量工作方面,加强了对市场商品量的计量监督,检查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3500多个,抽查商品20万批次,有11家企业通过国家级计量监测体系确认。质量认证工作又有较大发展,全省有387家企业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有441家企业的1892个产品获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化短临监测预报工作,确立了以地震重点危险区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监测预报工作为重点,提出震情趋势意见,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地震监测预报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地震监测达102台231项,比上年分别增长15.9%和31.2%;基本达到地震前兆监测能力A类(≥1台项/千平方公里);全省内陆测震台网监控到ML=2.5级,定位精度达到B类(△r≤10KM)。拓宽地震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对省内5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得到加强。1998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完成投资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年新增自来水供水能力40.8万吨/日、供热面积870万平方米、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205辆、城市道路面积693万平方米、永久性桥梁42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8万立方米/日、公共绿地1366公顷、城市防洪堤22.4公里。全省城市规划审批完成90%,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1.2%。各地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总抓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新突破。到1998年底,全省设市城市48个,县城61个,建制镇1373个。 1998年,我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绩,环境保护机制已初步建立。继续以流域治理为重点,全省837家日排水100吨以上污染企业,已有544家通过验收,99家正在调试,145家已关、停、并、转或破产;围绕改善城市环境实施了一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加快了集中供热、供气等,全省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4座,污水处理率达14.9%;城市环境保护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继威海市199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之后,1998年烟台、莱州、荣成又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开展了新的生态示范区试点,全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4个,生态农业试点200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公顷;环境科学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项;与上年相比,省辖淮河流域、小清河流域水质总体有所好转,近岸海域水质以一类水和二类水为主,占67.3%;17个市地所在城市市区中有13个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普通高等教育稳步发展。1998年,全省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在校生规模扩大。全省共招收研究生2022人,比上年增加141人;在校研究生5748人,增加509人;49所普通高等学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6.3万人,比上年增加6044人,在校生18.7万人,增长6.57%。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1051所,在校生94.0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3.0%。普通高中在校生为83.3万人,增长11.3%;普通初中在校生为488.3万人,增长4.7%。1998年全省已渡过小学适龄儿童高峰期,小学招生、在校生人数明显减少。全省小学招生146.3万人,比上年减少37.4万人;小学在校生951.3万人,减少38.9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61%,提高0.9个百分点(含职业初中招生298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0%;在园儿童180.4万人,比上年减少28.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万人,比上年增加891人。成人教育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网络。成人高等教育招生7.4万人,在校学生19.9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成人中专在校学生14.8万人,比上年减少3.9万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852.9万人次,扫除文盲21.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