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生产资料市场平中偏淡。1998年,全省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保持着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价格下降。全省大中型批零贸易企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为744.9亿元,比上年下降13.9%。但随着国家启动需求政策的落实,生产资料市场开始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变化,价格有所上升,销售开始活跃,一批建材物资需求有明显增加,带动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农资市场运行平稳,化肥资源充裕,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多元素肥受欢迎,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增长。1998年,全省供销社系统累计实现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115.5亿元,比上年下降6.9%。销售化肥1222万标准吨,与上年基本持平;销售农药4.8万吨,下降6.4%;农膜4.1万吨,增长8.7%。农机市场销售前滞后旺,全省农机公司系统农机商品实现系统外销售总值58.3亿元,增长1.1%。主要农机商品中,大中型拖拉机销售1.1万台,增长19.1%;联合收割机销售9226台,增长23.9%。“两车”市场依然看好,农用运输车销售4.8万辆,增长44%;机动三轮车销售23.5万辆,增长29.3%。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1998年,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持续发展,国内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暴露的困难条件下,我省的对外经济贸易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省的对外经济在困境中得到了发展。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遏制住了下滑趋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得到加强,国际旅游取得新的成绩。

外贸出口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略有增长。1998年,全省外贸出口额完成1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5.5亿美元,增长5.1%,占全部出口的49.8%;自营出口41.7亿美元,下降2.8%;外经贸公司出口24.4亿美元,下降4.7%。

实际利用外资额略有增长。1998年,全省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434项,比上年下降14.7%,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66个,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和11%。新批对外借款合同金额6.9亿美元,实际利用国外贷款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和50.3%。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定快速增长。一年来,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公司,积极开拓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市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签定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1296项,新签合同额7.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7亿美元,期末在外人员2912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4.2%、27.8%、28.1%和9.4%。

旅游业平稳发展。1998年是“华夏城乡游”主题年,也是我省旅游市场开发年。我省多次举办大型旅游活动,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不断巩固周边市场,大力开发欧美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南非、中东、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欧等新兴市场,国际旅游更加活跃,使山东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60.8万人,比上年增长4.0%,其中外国人37.2万人,占海外游客总数的61.1%,增长8.0%,华侨1.4万人,港澳同胞12.6万人,分别增长8.4%和0.6%,接待台胞9.7万人,比上年下降了5.9%。全年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2亿美元,增长7.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844.3万人次,增长6.5%;国内旅游收入245.8亿元人民币,增长15.4%。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63.8亿元人民币,增长14.7%。

八、财政金融

1998年,全省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财政支出完成487.8亿元,增长15.2%。全省财政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2.85亿元,实现了连续12年全省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增长基本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13.5%,营业税增长20.9%,个人所得税增长31.7%,行政性收费收入增长33.0%。按分税制口径统计,全省财政收入亿元县达到97个,比上年增加20个,其中超过3亿元的有9个。按分税制前的老口径统计,财政亿元县达到121个,比上年增加9个,其中5亿元以上的有10个。省财政扶持的28个财政困难县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已有7个县跨入亿元县行列。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和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体现了保稳定、保改革、保重点的总体要求,财政保障能力提高。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32.9%,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30.7%,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20.9%,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23.1%,教育事业费增长12.7%,支农支出及农林水事业费增长15.1%。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10.8%,其他部门事业费增长7.6%,均低于财政总支出增长。在保证重点支出稳步增长的同时,全年全省还拨付财政补贴9942万元用于支持纺织压锭,筹措资金4亿元用于建立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筹集、拨付10.2亿元用于建立粮食风险基金,保证了企业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全年消化粮食财务挂帐2.33亿元,至1998年底全省已累计消化了1991年以前的粮食政策性财务挂帐21.98亿元,提前两年完成了消化粮食财务挂帐任务。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金融业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1998年,全省认真执行适度的货币政策,贯彻落实各项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支持了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与经济增长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年末现金流通量(M0)为530亿元,与上年末持平;狭义货币(M1)增长5.7%;广义货币(M2)增长14.0%。各项存款高速增长。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755.5亿元,比年初增加769.3亿元,比上年多增17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01.1亿元,比年初增加101.2亿元,比上年少增47.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35.4亿元,比年初增加470.5亿元,比上年多增59.8亿元。各项贷款投放均衡、重点突出、增长加快。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06.8亿元,比年初增加653.5亿元,比上年多增94.4亿元。加上代理开发银行贷款和国家银行总行直贷山东的贷款,全年各项贷款实际增加额超过740亿元,是我省历史上贷款增量最多的一年。全年工业贷款增加67.1亿元,加上中期流动资金的大部分投放于工业企业,工业贷款实际比上年多增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34.1亿元,比年初增加154.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贷款增加99.8亿元,比上年多增80.3亿元,体现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求,主要支持了“四路一桥”重点项目建设。在贷款期限的安排上适应企业资金周转需要,贷款平均期限明显延长,全年新增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比重高达40%。现金回笼形势良好。全省全年净回笼现金82.3亿元,比上年少回笼2.4亿元,连续四年实现货币回笼,为稳定市场货币流通量与币值稳定提供了保障。